一屏汇聚多方面信息。
台海网8月8日讯 据厦门晚报报道 近日,台风“卢碧”给厦门带来大量雨水,同时也带来了地质灾害隐患。由市资源规划局自主研发的厦门市地质灾害防御指挥综合平台(简称“平台”),可以快速了解我市各个地质灾害隐患点实时情况、最快时间传达地质灾害防治任务,为我市防灾减灾工作提供了标准化和可视化的信息技术支持,大大提升了我市防灾减灾的工作效率。
构建
双线数据汇总三维建模 实景全貌展现地质灾害点
平台用了什么样的秘诀,从而在这场“竞速战”中取胜呢?
平台以各级地质灾害防治管理人员、防灾责任人、监测责任人手机中的App及微信小程序、一个指挥大屏系统、一个PC端管理系统为基础框架。数据分析、互联网+、三维GIS、倾斜摄影、监测传感器、AI视频监控……均被平台收入综合立体技防体系的“武器库”。
为了展示地质灾害点实景全貌,平台在构建时实行双线结合:即通过无人机对地质灾害点周边数公里范围进行宏观数据获取;地表调查人员手持GPS获得地理位置坐标,测量地表形态。
技术人员通过对调查人员与无人机双线结合的数据汇总,生成三维摄影倾斜数据。紧接着,运用GIS技术构建立体感十足的三维一体可视化的模型图,为具有AI影像识别能力的地层位移量传感监测设备数据及灾害点基础数据挂载提供底板,最终明晰地将地质灾害点实景全貌多维度展现出来。
使用
通过手机App提交报告,通过短信发布预警信息
地质灾害监测员或各级责任人可实时通过手机App提交隐患点巡查情况、受威胁群众转移情况、受灾情况、处置情况、检查指导工作情况、数据统计情况。
同时,平台还与气象局发布的数据实时相连,在AI系统及大数据的加持下,还可预测未来潜在灾害地区及灾损范围。
配套地质灾害隐患点安装部署视频监控、激光位移监测等传感设备,平台将所有数据汇聚于一块指挥大屏上。当“天公”变脸时,指挥决策人员可通过大屏幕快速了解各个隐患点的实时情况,有序开展防灾救灾工作。平台还可通过手机短信向隐患点周边受威胁的群众发布预警信息。
平台还根据不同单位职能制定了两条防御作业线路:“市-区-镇(街)-村(居)”和“市局-分局-资源所监测员”。各级单位和责任人可根据作业任务要求通过手机App快捷进行作业信息反馈,由平台自动汇总。此举不仅实现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联动方式由分散向统一智能的转变,更是实现“上下联动无时差”。
规划
用户或可微信扫码登录,不断提升平台预警精准度
下一步,市资源规划局将深入推进地质灾害隐患点和地质灾害风险区域的巡查与排查,不断提升平台预警精准度。未来,用户或可通过微信扫码登录险情上报界面,以游客身份获取信息。
此外,市资源规划局还将与各级防汛防灾主管部门和市公共安全管理平台相关系统对接,继续优化和完善平台功能,完善基础数据,构建地质灾害防治“一张图”。(记者 马啸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