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职尽责
扎实开展生态环境监测
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的基础工作,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一直以来,福建省厦门环境监测中心站立足本职,扎实开展生态环境监测,为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打下坚实基础。
福建省厦门环境监测中心站开展了一系列生态环境监测创新探索——首次开展了九龙江流域监测;率先在福建省开展近岸海域生态环境监测的海洋微塑料、海漂垃圾和海湾健康评价,率先开展流域生物多样性调查;在空气质量预测预警方面建立了先进的高分辨预报预警综合业务平台;持续开展东亚酸沉降监测网国际履约监测等专项监测工作等等。
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这背后,是成千上万个监测数据作为坚实的支撑。“十三五”期间,福建省厦门环境监测中心站开展了大气环境(环境空气、降水)、水环境(主要河流、饮用水源地、小流域、黑臭水体)、近岸海域环境、声环境(区域、交通、功能区噪声)、农村环境、土壤环境和生态环境等环境质量监测工作;累计下达污染源监测任务单3000多份,完成污染源废水监测超过2000厂次、废气监测超过800厂次、噪声监测超过700厂次,提交污染源监测数据超过10万个;完成农用地土壤详查样品分析测试任务,分析土壤详查样品超过3000个;对道路机动车尾气排放状况进行现场抽检机动车1000多辆;承担湄洲湾以南近岸海域环境质量监测,累计年完成250多个国省控点位2000多个海水样品采集,出具检测数据约5万个。
【回顾2020】
●党建引领 组织集中学习22场次
“一个支部就是一团火,一个党员就是一盏灯。”福建省厦门环境监测中心站始终以党建带队建,把初心写在行动上,把使命落在岗位上,用实际行动践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忠实承诺。
2020年,福建省厦门环境监测中心站党支部组织集中学习22场次、专题讲座2场次;完善31项规章制度共191页;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宣传稿78条,福建省生态环境厅、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和省环境监测中心站微信公众号采纳20多条;录制生态环保铁军宣传视频2条10分钟,实现环保设施向公众“云开放”和线下开放,线上流量超过1万人次;联合社区、学校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活动3场,发放宣传材料2000多份。
●立足本职 提交监测数据约4万个
2020年,福建省厦门环境监测中心站共提交监测数据约4万个,其中省控地表水和地下水环境质量监测工作监测数据1.4万个;国控地表水采测分离监测数据0.4万个;近岸海域等海水监测数据1.8万个,海洋沉积物监测数据300个;农村环境质量试点监测数据393个;地下水水质试点监测、国控地下水调查监测数据2800个,重点污染源废水监测数据500个、废气监测数据100个;承担了厦门市地方监测事权污染源监测的部分检测工作等。
开展九龙江流域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包括对自动监测站点进行信息汇总、数据挖掘、质量控制、综合分析、流域调查等技术工作;与福建省九龙江流域生态环境监管和行政执法大队联合开展支流污染源调查,协同完成3次排查工作,获取监测执法数据300多个。
完成217家重点排污单位的执法监测数据审核、14家VOC重点源监测数据审核、980家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污染源信息审核;按时按量组织完成“十四五”断面监测摸底工作。
率先组织开展了近岸海域海洋微塑料监测研究工作,依据《海洋微塑料监测技术规程(试行)》要求,监测范围为九龙江口-厦门湾区域,选择5个围绕厦门本岛的点位作为厦门湾海洋微塑料监测点位。
持续开展东亚酸沉降监测网国际履约监测,“十三五”期间,厦门市按照东亚酸沉降监测网网络中心及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的要求开展了湿沉降、土壤和植被监测等相关酸沉降监测工作,提交各类监测数据,认真执行相关标准规范,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可靠。
●技能扎实 完成51个验证考核项目
完成2020年度环境监测质量控制计划和2020年海洋生态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方案编制;全站27人通过了1063个项次上岗证考核;通过了东亚酸沉降监测网网络中心下达的第20期2019年度国际间实验室能力验证考核,该考核包括4类样品、51个项目;完成常规环境质量数据的审核,提交地表水水质质量控制数据904个,海水生态环境监测质控数据498个。全年组织各类专业技术讲座内部培训20多场,参加学习的超过500人次; 2020年获得全省环境监测职工技能比武团体三等奖。
●助力疫情防控 400余人次主动值班
累计开展70多次防疫专项监测,志愿支援社区开展基层疫情防控管理300人次以上,主动参加单位防疫值班400多人次;协助完成厦门市疫情防控监测信息及生态环境质量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