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记者们参观马塘村,了解该村乡村振兴的历程
台海网4月26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陈捷 曾艺轩 通讯员 叶晓菲 朱毅力 文/图) 翔安人如何艰苦奋斗、拼搏创新?怎样奋力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跨岛发展如何加速奔跑?4月23日下午,“学党史看厦门 解难题促发展——党史学习教育央媒厦门行”集中采访活动来到厦门市翔安区,探寻翔安跨岛发展的生动实践。
来自18家媒体的记者们走进了翔安区新圩镇马塘村、厦门天马显示科技有限公司第6代柔性AMOLED生产线项目建设现场,聆听马塘人的奋斗创业故事和马塘村脱贫致富的乡村振兴历程,了解天马第6代柔性AMOLED生产线项目的情况和施工进展,充分感受“马塘精神”和翔安发展“加速度”。
1
记录马塘故事 讲述马塘经验
来到“马塘精神”主题馆,入口处的墙上,“艰苦奋斗、拼搏创新”八个大字,正是习近平总书记对“马塘精神”作出的高度概括。该馆以“一个山村的‘中国梦’”、“一位领袖的人民情怀”、“一种精神的时代绽放”为主要内容,再现了总书记当年四进马塘的难忘历程。媒体记者们聆听了马塘村蜕变的故事,学习领会“马塘精神”的深刻内涵,纷纷表示将用好手中的“笔杆子”,记录下马塘奋斗的故事,讲述马塘崛起的经验。
马塘村位于厦门市翔安区新圩镇西部。改革开放之前,这里交通闭塞、土地贫瘠,路难行、水奇缺,人称“瘦马塘”。如今,马塘村完成了从“瘦弱”到“强壮”的蜕变,全村家家户户住别墅、开小车,村庄环境优美,村民免费享受合作医疗保险。
这些年来,在村两委的带领下,马塘人艰苦奋斗、拼搏创新。1985年6月,陈清水、陈清渊等6位青年举债集资,创办了新圩兴华罐头厂,并逐步发展为知名企业银鹭集团,走出了一条“以工带农、以村辅企、以企兴村、村企融合”的富民强村之路。在银鹭集团成功发展的带动下,马塘村形成了以食品制造业为支柱,运输业、建筑业、包装业、服务业等多元化蓬勃发展的产业格局,实现了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2006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专门提到厦门精神,并对艰苦奋斗、拼搏创新的“马塘精神”给予了高度肯定。
如今,在“马塘精神”的指引下,马塘人正奋力谱写乡村振兴的新篇章。2010年,马塘村成为全省首个百亿元村,还先后荣获“全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先进党支部”、“全国文明村”等荣誉称号。可以说,厦门的发展就是中国改革开放所走过历程的一个缩影,马塘的巨变就是厦门经济特区建设发展的一幅生动写照。
2
走进“超级厂房”感受翔安“加速度”
在天马第6代柔性AMOLED生产线项目建设工地,媒体记者们真切地感受到了翔安“加速度”。这里机器轰鸣,钢筋林立,工人正紧锣密鼓地作业。
自去年5月28日项目启动以来,施工人员24小时连续作业,高峰期现场劳动力超过1万名,日产值超过1500万元。由于项目体量超大,工期紧、任务重,快速组织施工便成为了关键。上海宝冶项目管理团队决定化整为零、分区组织、分级管理、有序流水施工,并采取先进的技术手段、智慧化的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效率。
目前,项目主厂房主体结构施工已进入最后冲刺,处于屋面楼承板结构施工阶段,月底将正式迎来主厂房主体结构全面封顶。同时,机电安装及装饰装修工程也已紧密穿插大面积施工。
据上海宝冶厦门分公司区域指挥王龙介绍,该项目总投资480亿元人民币,总建筑面积约126万平方米,是目前国内体量最大、全球最先进的柔性AMOLED单体工厂,也是厦门市“岛内大提升、岛外大发展”的重要一环。该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单体面积最大、建厂速度最快、单月产值最高、施工强度最强”的高科技电子厂房超级工程。届时将壮大科创规模,促进产业升级,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丰富产业配套,对厦门市、福建省乃至全国都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