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网4月18日讯 据厦门日报报道 每年4月20日是“全民关注痛风日”。高尿酸和痛风,正困扰着越来越多市民。近日,我市三家医院体检中心的近15万人次体检大数据显示,高尿酸已成为十大常见病之首,位列男性疾病第一位、女性疾病第三位。
国家卫健委的最新调查数据也显示,近年来,中国高尿酸患病率逐渐增高。在高发地区,5个人中就有1 个是高尿酸血症,男性患病率达9.2%~26.2%,远高于女性的0.7%~10.5%。不但如此,高尿酸血症的年轻化趋势很明显。高尿酸血症已成为我国仅次于糖尿病的第二大代谢性疾病。
痛风严重发作时的疼痛指数与分娩不相上下,被称为“会呼吸的痛”。高尿酸血症是痛风最重要的生化基础,无高尿酸血症就不会有痛风。关于这二者,存在不少疑问:尿酸高就一定会引起痛风吗?痛风患者一定要严格限制饮食吗?听说降尿酸药的风险挺高,要一直吃吗?血尿酸控制在什么水平比较合适?带着疑问,记者采访了复旦中山厦门医院风湿免疫科主治医师刘冬梅,请她为市民做一个详细的科普。
市民老郭最近很苦恼,17岁的儿子小芃经常喊关节痛,一开始,他以为小芃是打球时扭伤了,后来越来越奇怪,明明没有受外伤,怎么一直喊疼呢?到复旦中山厦门医院一检查,发现小芃的血尿酸竟高达700μmol/L。医生表示,这个关节痛不是扭伤,而是小芃得痛风了,目前是急性发作期。老郭很纳闷:别人都是长期过量喝酒、吃海鲜才得痛风,怎么儿子没有那样的习惯,还这么年轻就得了?
主治医师刘冬梅解释,患者在原本高尿酸血症的基础上,进行剧烈运动(如打球、长跑、登山),导致体内能量大量消耗,引起血尿酸进一步升高,诱发痛风。
痛风通常被认为是一种老年病,多发于中老年人,极少发生在青少年身上。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近年来痛风的发病年龄日趋年轻化。那么,该如何预防痛风?就几个市民最关注的问题,刘冬梅进行了解答:
尿酸高就一定是痛风吗?
痛风的发展大致分为四个阶段: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期、急性痛风发作期、发作间歇期、痛风石与慢性痛风关节炎期。
不少人误以为尿酸高就一定是痛风,实际上并不是。刘冬梅指出,痛风患者绝大多数会出现尿酸高,但高尿酸并不等于必然会患痛风。痛风病程中的第一程“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期”就是指患者仅有血尿酸升高,没有关节痛发作。单纯的血尿酸升高不等于痛风,只有出现急性发作的关节红、肿、热、痛,才能诊断为痛风。
痛风最典型的表现就是急骤出现的关节红、肿、热、痛,通常在24小时内疼痛达到顶峰,两周内自发缓解。此外,痛风还有一些特征,比如最常累及第一跖趾关节、踝关节、膝关节等。发作的诱因一般有饮酒、剧烈运动、大量进食高嘌呤食物、突发遇冷等。
刘冬梅提醒,95%的痛风发生在男性,30岁以上为高发年龄段,如果有不明原因的突发关节肿痛,要及时来医院检查。女性与男性相比,较不容易得痛风,大多数女性患者发生痛风在绝经以后。
影响痛风的因素有哪些?一定要严格控制饮食吗?
痛风发生是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高尿酸与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关系密切。因此痛风的治疗应该是综合治疗,包括肥胖患者应该减重,合理安排饮食、规律运动,同时治疗合并症。
不少人把痛风的罪魁祸首指向高嘌呤食物,对此,刘冬梅表示,某些高嘌呤食物确实会升高血尿酸,甚至诱发急性痛风发作,但同时也要注意到,食物的成分是复杂的,对血尿酸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不应仅关注食物里的嘌呤含量。比如豆制品,虽然嘌呤含量较高,但豆制品含有促进尿酸排泄的物质,所以总体而言,豆制品对血尿酸的影响并不是很明显。还有深海鱼,里面含有omega-3多不饱和脂肪酸,对预防痛风发作也是有好处的。
植物性高嘌呤饮食对血尿酸影响不大,但动物性高嘌呤食物要适当限制,比如肉汤、动物肝脏、猪牛羊肉这一类要适量吃,不要一次性吃太多。另外需要强调的是,单靠控制饮食,血尿酸下降幅度是有限的,该用药时仍需用药。
刘冬梅曾接诊过一位六十多岁的阿姨。患者平时饮食控制严格,肉类、豆制品从来不碰,就诊时发现,虽然血尿酸有所下降,但并未完全达标,还患有严重贫血。所以,痛风患者要讲究膳食平衡。爱喝饮料的朋友,要适当限制含果糖饮料的摄入。因为果糖在体内代谢会导致血尿酸升高,也不推荐饮用苏打水,白开水、茶水、咖啡(少糖或无糖)可以饮用。
听说降尿酸药的风险高,要一直吃吗?
刘冬梅表示,总体来说,降尿酸药物都是比较安全的,药物的不良反应大多出现在刚开始用药的3个月内,常见的是肝功能异常,大多为轻中度,一般无须停药,对症治疗后肝功能就会恢复正常。“目前研究显示,长期服用降尿酸药物不会加重肾损伤,有些降尿酸药物甚至可以改善肾功能,大家可以安心服用。”相反,如果不进行降尿酸治疗,任凭痛风自行发展,反而会对机体造成损伤,对肾脏、血压、血糖、血脂、脂肪肝都会产生不良影响。
刘冬梅曾接诊过一位60多岁的患者。老人痛风已有二十余年,尿酸长期都是高水平。老人觉得长期吃降尿酸药物不好,不肯吃,痛了就只服用止痛药。来看病时,老人已经进入慢性痛风关节炎期,在床上躺了好几个月,没办法下地走路。双手、双脚、眼睑、耳廓等多处存在痛风石,抽血检查后发现已经出现明显的肾脏损害。虽然老人后续经过治疗,血尿酸能得到控制,关节痛明显好转,痛风石逐渐溶解、缩小,但肾脏损伤很难恢复。
血尿酸控制在什么水平比较合适?
对于大部分痛风患者来说,血尿酸控制在360μmol/L以下即可。对有痛风石形成的患者来说,血尿酸控制在300μmol/L以内,更有利于痛风石的溶解。
刘冬梅表示,降尿酸治疗速度较缓慢,要逐步控制血尿酸达到理想水平,并不是血尿酸越早达标越好,也不是血尿酸越低越好,一般应维持在180μmol/L以上。
药物治疗后,关节却越来越痛,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刘冬梅解释说,刚开始降尿酸治疗的半年内,由于血尿酸下降,沉积在关节等部位的尿酸盐结晶溶解,会诱发痛风发作,这属于正常现象。坚持服用药物维持血尿酸达标,约半年后疼痛发作就会减少。但对于个别较严重的患者,疼痛减轻可能需要较长时间。“对于刚开始接受降尿酸治疗的患者,我们通常会给予止痛药物口服3-6个月,预防急性痛风发作。”
【提醒】
复旦中山厦门医院
风湿免疫科门诊信息
●普通门诊:周一至周五全天、周六上午
●专家门诊:姜林娣主任医师每周三14:30远程视频门诊
●痛风专病门诊:每周三上午、每周五下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