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网10月11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周小春 杨清竹 文/图) 8日,杨先生又接到一个区号为北京的催款电话。对方称,杨先生于2017年用“京东白条”消费5900多元,欠款逾期1175天,如今已经滚到了12000多元……同时反复强调,白条账户是用杨先生的身份证开立的,没有警方立案,他们没有办法解决这事。
这几年,催款的电话、短信,就像根绳索勒得杨先生喘不过气,而原因只是他7年前遗失了身份证。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个人征信信息,初中还没毕业的杨先生摇身一变成了“金融业”从业人员,名下也莫名多出了8张银行信用卡、多笔金融公司贷款。而维权三年多,至今仍然有“京东白条”12000多元的消费金融欠款、“维信金科”催收的1775元债务缠着他。
1
乌龙官司他一露面原告就撤诉
“原告,你认识这个人吗?”
“不认识。”
“不认识你告人家?!”
2017年10月30日上午,南安市人民法院美林法庭开庭审理一起民间借贷纠纷案。被告杨先生在法庭一露面,来自晋江的原告江先生即以被告“不是原告借钱给他的那个人”为由撤诉,法庭准许。
据江先生提供给法庭的微信聊天记录等证据,江先生于2017年6月被微信名“杨杨”的人借走6200元,讨要借款时对方手机关机,找不到人,江先生于是按对方留下的身份证信息起诉到法院,竟没想到告错了人。
这个“杨杨”正是冒用杨先生身份证的人。杨先生的人民银行个人征信报告“职业信息”显示,“杨杨”曾以杨先生的身份证入职晋江市和平中路的“百业中兴融资租赁有限公司”,公司从2016年8月至2017年6月为其缴纳了住房公积金。也就是说,在那段时间,生活在南安柳城街道杏莲村的村民杨先生,有一个“替身”在晋江工作、生活,并向江先生借了钱。
法院当天做出的民事裁定书,证明杨先生是无辜的,但他没料到,2014年遗失并于当年6月挂失的身份证,给他带来的麻烦才刚刚开始。
2
百口莫辩哪来那么多卡和贷款
不分白天黑夜的催款电话,在2017年底至2018年上半年间集中爆发,有银行来电,也有贷款公司、催收公司打来的。杨先生的父母、妻子甚至朋友不堪其扰,一度逼问杨先生是不是在赌“六合彩”。
杨先生百口莫辩。据2018年8月10日的人民银行个人征信报告“机构查询记录明细”,他的“替身”在2016年11月至2018年7月间,13次向10家银行申请信用卡,5次向4家金融机构申请贷款,最终获批信用卡8张。杨先生根据征信报告及各路追债电话初步估算了一下,贷款及信用卡透支涉及金额高达10多万元。
杨先生开始给各家银行、贷款公司打电话反映情况。中信银行信用卡,透支5000多元,逾期未还,后销户;光大银行信用卡,逾期9533元未还,后销户;浦发银行信用卡无消费记录,销户……其中,中国对外经济贸易信托有限公司的贷款余额1775元,已转为“维仕融资担保有限公司”的“代偿债务”,如今正由“维信金科”催收。
先消费后付款的“京东白条”,并未体现在个人征信报告上,杨先生只能从催收短信和电话里得知,“替身”又让他背上了12000多元的债务。
其实,2018年初,杨先生就开始拨打京东95118电话反映情况,但从来没有接到总部解决问题的电话,等到的都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催款电话。他希望京东给他一个清单,这笔钱是怎么欠的,买了什么东西,寄到什么地方去。因为,他去报警不能只凭一张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