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网9月24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崔晓旭/文 沈威/图 通讯员 叶淑惠 吴巧珊 陈峰 严雪)有这么一群人,他们用这样一种方式守护厦门:守护华灯初上的厦门,璀璨、华丽;养护高颜值的厦门,畅通、安全。
他们,就是厦门市公路桥隧维护与应急中心(以下简称“桥隧中心”)的一线基层工作者。他们,管车、管路灯、管隧道,他们是最美鹭路人,穿着橙色制服,穿梭在城市的各个角落,守护厦门人的出行。
“抠门”的车管家
吴文德,来自龙岩长汀的80后小伙。去年,他成为保洁队副队长,洗扫车、吸尘车、垃圾箱转运车……桥隧中心88台套保洁车辆的维修保养,都落在了他和一位同事两个人身上。
每天,吴文德岛内、岛外跑维修厂,查看车辆维修情况,核对维修单,检查新零件的名牌、型号等。“保洁车辆每天外出作业,车辆故障多是突发,凌晨、午休时经常被电话吵醒,我就要马上联系修理厂,避免故障扩大化。”吴文德说。
保洁车辆维修保养比普通车麻烦,有时一个零件坏了,得从国外调货。吴文德是车管家,却有点“抠门”,在保证车辆设备安全可用的情况下,他让旧零件尽可能地再运转一段时间。“以前,扫刷一损坏就整个报废了,更换得花不少钱。”吴文德想了个新法子,扫刷盘接着用,只需要买钢丝,请维修厂帮忙更换刷毛就可以。
可正是这位“抠门”的管家,用自己的方式,默默守护着每一辆保洁车,守护着高颜值的厦门。
随时出发的“隧道安全员”
柯青,2014年进入桥隧中心,先后获“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章”“福建省金牌工人”“公路养护能手”等荣誉,现任桥隧中心安全员中队长。
19座隧道、29座岗亭、约80位安全员的管理,是柯青每天的日常工作。“我是一线最前端的一名隧道安全员,把握隧道安全是我的责任,很多事情是我应该去做的。”
一遇到恶劣天气,隧道安全相关情况就变得复杂。2016年9月,“莫兰蒂”台风袭击厦门,眼看着梧村隧道匝道水慢慢涨了起来,柯青带上警示装备赶到现场,站在漫水路段引导车辆通行。双腿泡在水里,一站就是三小时,成功防止了隧道口可能由于汽车涉水故障滞留引起的交通堵塞。“疫情不退,我不离岗。”2020年春节新冠肺炎疫情爆发,柯青放弃休假,主动参与到防疫工作中。春节期间,柯青一直坚守岗位,未休息过一天,始终坚守防控工作最前线,用实际行动展现“鹭路人”的使命担当。
电工班里的“技术控”
孙强是成功大道隧道群电工班里的“技术控”,负责8座隧道机电设备的管理养护工作。九年来,他把大量精力和智慧,献给了钟爱的公路事业。每当引入隧道机电科技创新产品时,孙强都会细细研究,对于隧道机电的疑难杂症,他总能找到解决办法。
去年5月的一天,莲岳隧道仙岳路侧水泵房里的水泵启动柜突然损坏,导致泵站无法正常抽水。如何在水泵启动柜损坏情况,保证水泵正常抽水?孙强利用梧村隧道排水泵站提升改造后剩余的软启动器材料,制作了一套应急启动器,“这套启动器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我将原件直接固定组装在一块木板上,应急抢修时就不用抱着沉重的金属启动柜到处跑。”
隧道工作环境恶劣,尤其是成功大道隧道群,多为高空作业、夜间作业,但他怀着一颗赤诚奉献的心,哪里有需要,就能看到他坚守岗位的身影。在孙强的带领下,成功大道隧道群电工班还组成了中心的“模范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