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感慨着老手艺的没落与希望,我们一边进入了米糕的制作流程。
制作步骤
炒米
制作米糕的第一步是炒米。这是最辛苦的一步,把米洗上三四遍后,沥干备用。蔡保珍说,米洗干净来炒就不会黏,这样炒起来米才会松。因为是手工在柴火灶上翻炒,每次只能炒十几斤的米,要炒半个多钟头,中间不能停,一停米便会烧焦。
蔡保珍和她先生两人轮流炒着,一锅接着一锅。她说,单单炒米有时就要花费上一天的时间。翻炒好的米让其自然冷却后便可以准备下一步了。
磨粉磨糖
第二步是磨粉磨糖。蔡保珍说,你看那台磨米粉和磨糖的电器已经有四五十年的历史了,现在都买不到了,也算是老古董了。她抚摸着机器,就如同抚摸着自己的孩子般。“左边是专门磨米粉的,把洗干净的米放进去磨成细粉,糖也是一样,放在右边这里磨成细粉。一定要细,越细越好,这样蒸出来的米糕口感才绵柔。”
拌粉拌糖
第三步就是拌粉拌糖,把磨好的细粉和糖,拌在一起让其均匀。最后再拌入一些磨好的花生粉和芝麻粉,再一次搅拌均匀,具体口味可以根据客人的喜好要求添加。
蒸煮
最后把拌好的粉放入模具中塑形,放入蒸笼中,就可以准备蒸煮了。用柴火蒸上个二十分钟,香喷喷的米糕便完成了。蔡保珍说,之所以坚持用柴火蒸煮,是因为柴火灶煮出来的食物会有特别的味道和口感。
【链接】
米糕上的图案
蒸米糕主要的器具除了蒸笼外,最有特色的就是模具了。不同地方的模具都会有所不同,但不外乎都是寓意吉祥、带着美好祝愿的图饰。
蔡保珍说,她手上的这个米糕模具到现在已经有百来年了,是从她爷爷辈就有了的。模具上雕刻着三种不同的图饰,有扇形,因“扇”与“善”谐音,扇子也寓意“善良”“善行”;有鱼形,“鱼”与“余”谐音,所以鱼象征着富贵;还有一种是葫芦图饰,由于“葫芦”与“福禄”音同,它又是富贵的象征,代表长寿吉祥。
单单一个蒸米糕就包含着这么多文化信息,这也是古早味为什么总是让人念念不忘的原因之一吧。(来源:厦门晚报 文/林麗芳 摄影/刘小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