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厦门 >> 社会民生  >> 正文

寻回古早味!蒸笼上百个,她的米糕很走俏

www.taihainet.com 来源: 台海网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台海网9月6日讯 据厦门晚报报道    米糕是中国的传统小吃食品,拥有悠久的历史。古籍里的“稻饼”“饵”“糍”等指的都是类似的食品,汉代扬雄的《方言》一书中第一次有了“米糕”的正式称谓。北魏的贾思勰所著《齐民要术》中详细记述了古人将米磨粉制糕的方法。

  如今,全国很多地方都有自己地方特色的米糕,而闽南古早味的米糕因为工序繁琐、费时费力,如今市面上已经很少见了。旧时的闽南,逢年过节的时候,家家户户都会用米糕祭拜,这是它曾经盛行不衰,深深烙印在闽南人记忆里的原因。而今天,传统米糕开始被各种精美便捷的点心替代,那种吃上一口就满心欢喜的老味道很难觅得了。幸运的是,我们在翔安的一户人家找到了这种味道。

  采访的时候我们了解到,农历七月做出来的米糕最好吃。因为这个天气的温度和湿度,做出来的米糕最松软。中秋后天气逐渐干燥起来,米糕的口感也会慢慢地变硬。看来我们赶得正巧。

  那天采访完,发了个朋友圈,引得圈里一众好友纷纷感叹着,开始了回忆杀。于是隔天和友人又开了二十公里路的车,专程去买上几斤刚出炉的米糕。刚出炉时的米糕配上几口清茶,思绪一下子就被带回孩童时期,围坐在大人旁看着她们做着米糕,或是眼巴巴看着屋梁中间挂着的吊篮,想着吊篮里的米糕什么时候可以再吃呢……

  让我们走进翔安新圩后行村蔡保珍的家里,和她一起寻回那古早的记忆。

  蔡保珍和新出笼的米糕

  屋外的艳阳下,晒着一排排的蒸笼。走近一看,蒸笼上还记载着年份。旧时绑蒸笼都是纯手工制作,绑蒸笼的师傅大多为莆田人,绑完一个蒸笼,师傅会把当年的年份记载上去。我找了找,最早的一个写着“一九八五年”。那浓浓的古早味顿时冒了出来。

  如今,蔡保珍家的手工蒸笼就有九十多个,加上后来的铁蒸笼,总共有百来个。然而生意好的时候,这么多蒸笼还是不够。“我在我们新圩可红了。”她甜甜地笑着说,像孩子一样。

  从小会做,蒸出美味与众人分享

  蔡保珍回忆,在她孩童时期,父亲便在村里给人家加工米糕粉。她从小就觉得做米糕好玩,有时忍不住伸手去碰,还会被长辈喝斥。因为兴趣加上从小耳濡目染,到十几岁,她就学会了米糕的制作要领,这个过程可以说是“不知不觉的”。因为喜欢吃,蔡保珍便常常有意识地和嫂嫂们聚在一起琢磨研究一些闽南古早小吃的做法,今天蒸个米糕,明天蒸蛋糕馒头等,渐渐地,也就熟能生巧了。

  后来组建了家庭,蔡保珍和丈夫在家中的自建房经营起一家小商铺。当时在院子里造了个柴火灶,店里生意不忙的时候,她便会做些米糕、碗仔粿之类的古早味小吃。本来是自己吃的,有客人来买东西时也会请客人尝几块,结果常常是客人们这个吃一块那个吃一块,自家还没吃上几块,很快就分享完了。客人们都在感叹好吃,说以前新圩还有十几家店做着米糕生意,但慢慢的就找不到了,纷纷建议蔡保珍专门做一些古早小吃来卖。

  尝试创新,让古早味具有现代感

  蔡保珍的米糕店就这样开张了。米糕虽美味,但做米糕的流程繁琐辛苦,难怪很多人都坚持不下去。“做米糕的工具做前都要先擦洗一遍,做完也都要擦洗一遍,洗完了一天拿进拿出的也要费不少时间。”蔡保珍感慨道,“我已经五十几岁了,每天凌晨两三点还要早早起来准备做米糕的工具,现在年轻人当然都不想学这个了。我常说看你们哪个要学我全部教给你们,可没有人做得到,太辛苦了。”

  这门手艺迟早会断掉,最大的原因是年轻人不知道什么是“古早味”了——这是蔡保珍的见解。“小时候,我奶奶叫我和她一起包粽子,我不去包,她就会说以后奶奶走了,你们不会包就没得吃了。这样的话我现在跟女儿念叨就没用了,女儿说有钱外面什么都能买到。可她不知道,工厂大批量做出来的东西已然不是古早味了。”

  蔡保珍拿出了一些可爱的糕点模具,上面有hello kitty、小熊维尼之类的图案。她说,她准备用这些带有现代图饰的模具来做一些米糕,拉近年轻人跟古早小吃的距离。

上一页 1 2下一页
相关新闻
爱心厦门 | 李文炳:公益当事业 越活越年轻

公益当事业 越活越年轻 李文炳退休后参与组建两支志愿服务队,做文明的实践者与传播者   ■李文炳几乎每周都会组织志愿者队伍开展服务活动。 陈立新 摄   ■李文炳带动不少居民、青少年成为志愿者。   台海网9月6日讯 据厦门晚报报道 今年65岁的李文炳一身黝黑,是一名海...

“一张图”快速处置交通事件!厦门交通事件处置系统试运行

“一张图”快速处置交通事件 厦门交通事件处置系统试运行,打造一体化指挥平台   ■厦门交通建设发展迅猛。 陈立新 摄   台海网9月6日讯 据厦门晚报报道 道路损坏或积水,营运车辆半途坏了,或者其他重大突发事件怎么快速处理?市交通局交通运行监测中心昨天表示,厦门交通事...

厦门植物园许多植物进入养护关键期:王莲穿“铠甲” 多肉配“保镖”

■高株仙人掌需要支撑加固。  台海网9月6日讯 据厦门晚报报道  “这个王莲为什么被尼龙网布包了一大圈?”这两天是周末,许多市民、游客走进厦门市园林植物园游玩,路过松杉园的池塘,有的人发出疑问。原来,这个“铠甲”是为了防止王莲被鱼类啃食。   在植物园里,像这样借...

厦门市新增88套电子眼 其中同安区85套

台海网9月6日讯 据厦门晚报报道 昨日,记者从交警部门了解到,厦门市新增88套固定式道路交通技术监控设备,均用于交通违法抓拍。 岛内思明区2套分别设置在后滨东三路(汇禾新城)、嘉禾路家乐福人行天桥;湖里区1套设置在高崎北二路与高崎北三路交叉口; 岛外同安区85套分别设置在G324线与双吉路交叉口(北)卡口、凤岗路BRT站前卡口、辅前路(北)卡口等路段。 (...

厦门往多方向加开列车 多趟车次恢复开行

台海网9月6日讯 据厦门晚报报道 昨日,记者从厦门火车站了解到,厦门往福州、宁波多个方向加开列车,部分列车恢复开行。具体车次如下: 9月11日、13日、18日、20日、25日、27日福州开D6415/8次、龙岩开D6449/8次恢复开行(经停厦门北站); 9月8日至9月28日厦门北至宁波D3306次、宁波至厦门北D3305次恢复开行; 9月7日-10日、14日-17日、21日-24日福州至厦门加开C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