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网3月26日讯 据福建日报报道 今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厦门坚持把劳务协作作为帮扶脱贫的重要途径,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更是将帮扶工作与复工复产结合,变单向帮扶为双向合作,稳步推进东西部扶贫劳务协作,实现“复工+扶贫”的双赢局面。
作为对口帮扶甘肃临夏州的兄弟城市,厦门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实施劳务奖补政策,大力引导并促进临夏州建档立卡贫困户劳动力转移就业,脱贫致富。截至目前,在厦就业的临夏籍务工人员5374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3154人。此外,厦门吸引东部国企、民企45家到临夏州投资兴业,吸纳帮扶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近6000人在家门口就业。
输转来厦就业,“复工+扶贫”双推进
马占云来自临夏州康乐县,在位于厦门同安的百路达(厦门)工业有限公司车间里,来厦短短几天的他已基本适应工作岗位。“从老家到这里,一路免费搭乘包车包机,便捷又顺利,厦门贴心的服务让我们都很感动。”他提起第一次乘坐包机来厦门务工的待遇,连声赞叹。除乘坐包机之外,企业还免费解决食宿问题,并事先为大家准备好生活用品。
来厦之前,马占云在老家以打零工为生,工资收入较低。作为建档立卡贫困群众,这一回,他与妻子在当地人社部门的推荐下,踏上南下的列车。3月5日到达厦门后,夫妻俩经企业简单培训三天后就被安排在组装组,每人每月收入可达5000多元。“我们夫妻俩一年剩个10万元问题不大,这在我们老家已是小富了。”他憧憬着在第二故乡创造美好的未来。
马占云夫妻俩的经历并非孤例。春节假期后,受疫情影响,很多职工无法如期返岗,给企业复工复产造成严重影响。厦门与临夏携手,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的大局中,将帮扶工作与复工复产结合,稳步推进劳务协作。免费体检、赠送生活物品、安排接送……为了让临夏籍贫困劳动力放心来厦务工,两地政府推出的举措暖心升级,真正落实了“点对点、家门到厂门”的服务。
数据显示,自2月底以来,厦门与临夏携手推出各种硬核举措,采取包车、包机、包列等安全运输方式,输送2647名临夏籍返岗务工人员来厦务工,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940人,不仅解了厦门企业用工的燃眉之急,而且推动东西部劳务输转。
“复工+扶贫”何以两不误?原因在于,两地人社部门自2017年开展东西对口帮扶劳务协作以来,建立起建档立卡贫困户与企业之间多方配合的一条龙服务体系。
事实上,到厦门务工已成为临夏州许多困难群众脱贫致富的“铁庄稼”。杨增义同样在百路达上班,去年9月到厦门工作,短短半年多就从一名抛光工成长为可以带徒弟的师父,月入上万元,成为老家人的偶像,很多乡亲请他帮忙介绍工作。此次进入百路达的168名临夏职工,就有多名建档立卡贫困群众是在杨增义的鼓动下来的,而且都挑了跟他一样的岗位,“就是冲着技术含量高、工资高来的”。
“厦门始终坚持把就业扶贫作为重大政治任务、重要民生工程来抓落实,未来要更精准落实劳务协作各项政策,进一步优化输转人员各项待遇,真正确保输转人员能留得住。”厦门市人社局副局长彭新良表示,在东西部劳务协作方面,厦门注重通过营造“齐心”氛围、推出“放心”政策、开发“安心”岗位、提升“暖心”服务,多措并举,持续创新、发力和落实,推进与临夏州的劳务协作。目前,厦门、临夏两地已达成年度帮扶协议,今年的帮扶资金已拨付到位,为协作项目早生成、早开工、早见效提供了有效资金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