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7点整,19区公交从梧村车站发车。
同一辆公交车,19区变换为30区(轮渡公交场站至湖滨四里站)。
19区的电子指示牌(梧村车站至海滨大厦站)
■市民乘坐“灵活公交”。
台海网3月20日讯 据厦门晚报报道 昨天早上7点,厦门首条灵活公交线路试运行。与常规线路不同,公交车从梧村车站出发,沿厦禾路、文园路、镇海路、鹭江道、厦禾路、思北、湖滨南路,然后到莲坂外图右转厦禾路,再到梧村车站。这条线路专走客流较为集中的站点,串起19路、30路、96路及10路等4条线路的高峰区间线路。
这种新的运营模式是厦门城市公交综合智慧系统科技示范工程落地试点的组成部分。据厦门公交集团介绍,该示范工程已获交通运输部批复。该工程紧扣“智慧交通”主题,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探索公交运营新模式,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技术成果和成功经验,以提高公交运营效率和服务水平。
哪些不一样?
一条线串起多条区间线
昨天起,厦门公交集团首批3辆公交车肩负起灵活公交试运行的任务。按照计划,投入的公交车数量将随着运营情况不断更新,本月底投入10辆,7月1日前投入80辆,年底前投入150辆。
灵活公交是“需求响应型公交”在中心城市运行的一种新尝试。看起来它和常规公交差不多,右侧多装了两块液晶显示屏,上面显示线路名称、首末站及中间部分站点信息,可换乘地铁的站点还专门标有地铁的标识。但其实大不一样,灵活公交是基于大数据分析技术,分析常规公交线路站点的流量、流时和流向,把客流集中的站点重新串起来的运营模式。
“通俗地说,哪里乘客多,公交车就去哪里载客。”厦门公交集团公交子集团副总经理张清辉说,“一条灵活公交线路可以串起多条线路的高峰区间,前期试运营阶段以早晚高峰期为主,平峰期为辅。根据大数据分析,目前厦门试运营的灵活公交线路每完成一个运营任务约2小时,沿途乘客需求量约在3000人次左右。”
张清辉说,灵活公交非常适合厦门岛内公共出行的特征,即短途多、集中出行多。
好处是什么?
可实现全岛出行最大化
“城市公交走进智能化时代,线路优化不再只是简单的线路和班次增加与减少。灵活公交是以大数据分析为基础,利用人工智能算法把客流和运力相结合,从而实现全岛出行最大化。”清华大学中移动车辆实验室大数据应用中心陈磊说,厦门公交集团有扎实的信息化基础,公交车到哪里,可以轻松查询。此外,厦门的公共交通5G试点也走在全国前列,为厦门开展城市公交综合智慧系统科技示范工程打下坚实基础。
陈磊说,前期测试阶段,会根据大数据先从几条线路高峰期区间线路入手,后期可通过与乘客在微信小程序的实时交互,实现实时调度,让公交车更灵活地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