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厦门 >> 社会民生  >> 正文

厦门90后创业小伙帮农户“云端”卖菜 3周卖出40多万斤

www.taihainet.com 来源: 台海网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台海网3月16日讯 据厦门日报报道  受疫情影响,田里的蔬菜卖不动,怎么办?厦门90后创业小伙蓝仁杰帮农民想了个办法——把多家蔬菜资源整合到一块,重新进行排列组合,打造适合家庭用户的“蔬菜礼包”,在线上平台销售。

  事实证明,这种瞄准“宅经济”特点的销售方法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自蓝仁杰及其团队2月初通过“阿里爱心助农专线”卖货以来,短短3周时间,就已卖出超过40万斤滞销农产品,其中,蔬菜的销量最高。据了解,阿里已经为包括福建在内的20个省份的农民开通了农产品销售专线。

  为滞销农产品网上找销路

  今年29岁的蓝仁杰曾荣获“福建省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其团队在农产品电商领域已深耕三年,有丰富的运营经验。2月8日,他的电商公司以远程办公的方式实现复工。复工第一件事,就是安排滞销囤积的农产品在网店上架。

  “春节期间,阿里发起‘爱心助农’活动,我们被选为福建区域的联络单位。几乎同一时间,我们得到消息,漳州的部分牛奶枣、杨桃和蔬菜受疫情影响导致滞销。”蓝仁杰说,团队的想法很简单,就是发挥所长,通过电商平台为滞销农户搭建销售渠道,解农民燃眉之急。

  刚开始,公司有条件复工的员工,加上蓝仁杰只有6个人。他们有的对接农户和供应链资源,把囤积的蔬果按往年收购价收购,然后运回到加工厂进行拣选、包装;有的绞尽脑汁设计营销方案;有的负责售前咨询和售后回访,提升消费者体验。几乎每天忙碌到深夜。

  一周后,蓝仁杰和团队就销售了滞销农产品超过100万元。此后,蓝仁杰又从共青团福建省委青年发展部得知,顺昌的芦柑滞销300万斤-500万斤,他主动提出承接顺昌芦柑的网络销售。“2月16日对接到当地村民,当天下午就上线了。销量还挺不错的,第二天就销售了1万多件,共5万多斤。”

  结合场景需求销售农产品

  此次为了把滞销农产品卖出去,蓝仁杰在借助阿里资源优势的基础上,想了不少办法。

  在蓝仁杰团队位于软件园三期的办公室内,记者看到由西红柿、包菜、白萝卜等九种蔬菜组成的“蔬菜礼包”,一包重5斤。这也是此次“爱心助农”行动中的爆款产品。

  “如果单卖5斤包菜,一般卖不动。蔬菜组合就不同了,品种多样,一包大概可以满足一个家庭两到三天的蔬菜需求。”蓝仁杰说,抗击疫情期间,居民宅家就餐,且减少外出买菜次数,生鲜电商在产品设计上应结合场景需求。他透露,他的团队接下来还将走进直播间,线上推介农产品。

  在蓝仁杰看来,疫情催生了“宅经济”需求,使生鲜电商的价值更为凸显,同时也使农民加速“拥抱”电商。“比如,过去农民把蔬果采摘下来都是几十斤一筐地售卖给线下渠道,电商意识增强后,农民会有意识地化整为零,把蔬果先分为小分量的适合线上渠道的包装。”蓝仁杰说,农产品电商的高质量发展,需要政府引导,农民、农产品电商企业协同互动。

相关新闻
卫生纸 洗手液 食品蔬菜……英国确诊病例超千例 超市现抢购潮

14日,综合英国卫生当局发布的数据,英国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数累计已达1140例,比前一天公布的数字增加342例。英国多地超市开始出现抢购现象。   总台记者 张赫:英国的抢购是从卫生纸和洗手液这些商品开始的,这无疑都和新冠疫情紧密相关,这些商品基本是每天上货后就会迅速被人买...

男子微信兜售“三无”口罩被查 已停止销售并退款

台海网3月8日讯 据厦门日报报道 近日,集美区灌口市场监管所接到举报称,辖区居民林某某在微信上销售外包装没有厂名、厂址等信息的“三无”口罩,执法人员立即开展核查。   经查实,林某某所销售的口罩无产品名称、生产厂家厂名和厂址,系“三无”口罩。执法人员进一步核对双方的支付、收款记录,发现林某某共购进上述口罩2000只,已销售500只,每只价格3.3元。执...

泉州:农产品遭“疫”滞销 干部当起“卖货郎”

镇村干部帮果农将装好的水果搬上车 台海网3月3日讯 据泉州网报道 贫困户种植了水果、养了河田鸡,本指望着可以增加一点收入,岂料受到疫情影响,销售链条阻滞,成了滞销品。庆幸的是,镇、村干部了解情况后,变身“卖货郎”帮忙推销,解决了贫困户的燃眉之急。近日,这暖心的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