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网3月3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孙春燕/文 常海军/图)谁也想不到,一场新冠肺炎疫情,让本来路过厦门的田巧珍老两口和姐姐,成了厦门酒店的“长客”。
一个多月里,田巧珍有一套自己的防疫办法,每天吹吹葫芦丝,和老伴、姐姐唱歌跳舞看报纸,成了隔离人群里的“阳光阿姨”。
如愿来厦却被隔离
如果没有这场疫情,田巧珍或许会过一个精彩纷呈的春节假期,而现在,庚子鼠年春节成了人生最难忘的一次旅游,但其中滋味却很难描述。
田巧珍今年63岁,在武汉生活了几十年的她,和大多数这个年纪的老人家一样,和老伴一起给女儿带孩子,做饭、洗衣、做家务,是她生活中最常规的项目。“女儿女婿都很孝顺,说今年春节给我们老两口放假,让我们自己挑线路出去旅游,我和姐姐商量一下,我们就选了豪华邮轮去日本。”田巧珍的姐姐比她大三岁,平时经常在一起,这次出门旅游,他们老两口就带上了姐姐,三个人坐豪华邮轮旅游过节,想一想都很快乐。
按照原计划,他们从武汉坐高铁到上海,邮轮1月19日上海出发去日本,24日到厦门港,在厦门玩三天,27日返回武汉。“五年前我们来过一次厦门,厦门环境好,人也热情,吃的东西很合口,给我们留下了很好的印象,所以这次就想再在厦门玩一次。”
田巧珍还记得,五年前全家来厦门旅游,去鼓浪屿时行李箱忘记在船上,里面装着孙子的衣服和奶粉,万分焦急的他们找轮渡的人帮忙,没想到人家不仅帮忙找到,还给送了回来,令他们感动不已。
没想到的是,五年后,他们如愿再来厦门,只是猜中了开头,没猜中结尾——厦门港下船后,集中隔离在酒店。
不被歧视很温暖
滞留厦门后,田巧珍才真正了解到疫情有多严峻,一边是担心女儿女婿,一边是没有子女陪伴的孤独,想家不能回,集中隔离又怕被歧视,虽然是自己喜欢的城市,但心理的落差却很大。
庆幸的是,在厦门隔离的这一个多月,他们不仅没有受到歧视,相反大家的关心让他们倍感温暖。
田巧珍说,刚下船那两天,他们自己住在一家经济型酒店,因为餐饮店都关门了,酒店又不提供餐食,每顿都吃泡面。集中隔离以后,每天都有米饭,知道我们爱吃辣的,服务人员还会准备辣椒酱。
老人家不会用智能手机,总是动不动就不能用了,服务人员每次都会耐心帮忙解决;田巧珍他们“三高”,她每天吃一种药,姐姐和老公吃三种,带出来的药很快就没有了,酒店服务人员帮忙去药店买,有一种降血脂药药店没有,社区的医生就开好药带过来,解决了后顾之忧。
还记得元宵节那天,田巧珍很想家,心里默默想“今天怕是吃不到元宵了吧!”结果当晚服务员给每个房间送来了热气腾腾的元宵,她感动得几乎落泪。“不仅没有被歧视,还得到尊重和关爱,心里暖暖的。”田巧珍说。
唱歌跳舞笑着防疫
服务人员的贴心,让田巧珍很受鼓舞,心情变好了,人也阳光很多。
每天早晨,她还是七点准时起床,洗漱完毕吃早餐,饭后到酒店的停车场走几圈。那么多的闲暇时间,田巧珍想不能浪费啊,吹起葫芦丝,和老伴唱唱歌,跳跳舞,欢声笑语感染着一起隔离的人。
田巧珍是退休老党员,看报纸学习是好多年的习惯了,“年轻人喜欢看手机,我就看报纸,厦门的报纸每天都会翻一遍,规律作息,精神比在家还好呢。”田巧珍说,医生护士都舍小家顾大家,我们不能拖后腿,保持规律的作息,养好身体不添乱,也是对他们的一种支持。
田巧珍说,在武汉时,女儿女婿都不会做饭,厨房都是她“承包”的,这个春节女儿学会了炒菜做饭,他们会相互晒伙食报平安,疫情是对大家的考验,她和女儿都有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