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伸阅读
垃圾焚烧发电量增加
截至目前,厦门市建成区、市直机关、星级宾馆(酒店)、学校、市属国有企业、农贸市场以及车站、码头、机场、公园、景区等公共区域和驻厦部队已全部推行垃圾分类,全市农村垃圾分类覆盖率达70%以上,全市垃圾分类知晓率达100%,参与率达80%以上。
2017年11月,全国垃圾分类工作现场会在厦门召开,宣传推广厦门的相关经验做法。2018年第一季度,全国46个垃圾分类重点城市督查,厦门被列为免查城市;第二、第三、第四季度,全国46个垃圾分类重点城市工作情况通报,厦门成绩名列第一。
在这过程中,市民切实感受到垃圾分类对身边环境的改善作用。据统计,实行垃圾分类后,后坑和东部垃圾焚烧发电厂一期吨垃圾焚烧发电量从分类前350度提高到380度,新建的西部垃圾焚烧发电厂二期吨垃圾焚烧发电量达450度,在全国比较少见;厨余垃圾收集量由2017年每天200多吨提高到现在700多吨,厨余垃圾中有机质含量从去年的40%多提高到现在的60%以上。2018年度全市垃圾日产量与去年相比,呈现零增长趋势。
据此分析,到2019年底,全市生活垃圾日产量有望控制在6000吨以内。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实行单独处理,进一步提高了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水平。
在垃圾分类工作中,厦门已初步形成“厦门探索”模式,即全民众参与、全机构协同、全流程把控、全节点攻坚、全方位保障的“五全工作法”。
值得一提的是,厦门把生活垃圾分类作为深化文明创建的重要抓手,让垃圾分类走进校园。通过编写通俗易懂的知识读本,把生活垃圾分类纳入校本课程;举办垃圾分类主题夏令营,孕育绿色校园文化;以“小手拉大手”的方式,带动家庭垃圾分类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