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网12月29日(本网记者 刘彦玫)中国素有“人文学术之邦”的美称,人文关怀一直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内涵与特色。张仲景、扁鹊、李时珍、孙思邈等,他们的医德医风一直影响着后世,成为中医文化里宝贵的精神财富。
2019年1月13日,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福建中医药大学、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厦门市中医院、厦门南普陀寺慈善会共同承办的 “2019年医学与人文南普陀中医论坛” 将于在厦门召开。
会议以“做有人情味的医者”为主题开展学术交流,届时,全国及省市名老中医、学术传承工作室指导老师及继承人、相关医疗机构负责人、相关专家学者、医务工作者将齐聚一堂,共同研讨医学人文、传承发展以及民族健康和佛学对人体心理健康影响等主题。旨在深入发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推进产学研一体化,推进中医药产业化、现代化,让中医药走向世界。
值得一提的是,论坛期间,基于南普陀寺义诊院基础上成立的南普陀中医院将正式挂牌运营;中医学堂开学并开办首次中医讲堂;由近20名专家组成的义诊团队将提供义诊服务……
“医学虽然是自然科学的属性,但它具有人文学科的属性。”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名誉院长、厦门市医学会会长杨叔禹认为,医者在医学活动中要尊重生命,尊重人,要关注得病的人,而不只是关注疾病,这就是医学人文精神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