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厦门 >> 社会民生  >> 正文

急需用钱陷入“套路贷” 男子短时间背债超百万

www.taihainet.com 来源: 台海网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台海网11月11日讯 据厦门晚报报道 实际到手的钱不到30万元,被害人却陷入“套路”,背上了110万元的债务。11月7日,湖里区法院公开审理并宣判我市首起黑恶势力犯罪集团“套路贷”案件。首要分子陈火某因犯诈骗罪及非法拘禁罪,数罪并罚,一审判处有期徒刑6年6个月,并处罚金10万元。其余5名被告人一审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6个月至3年6个月不等。目前案件还在上诉期。

  第一步

  混淆借款额度和借款金额

  去年6月7日,熊先生因为需要借钱,经人介绍来到了陈火某的公司。陈火某看了熊先生的身份证和房产证复印件,告诉他,每借一万元,一天的利息是50元,还称按照“行规”要签一份50万元的借款合同,50万元是给熊先生的“借款额度”,写了借条以后就可以随时借。熊先生同意了。

  第二步

  安排“走账”制造借钱假象

  当天下午,熊先生就被带至公证处办理强制执行公证。一旦熊先生没有还钱,作为债权人的黄森某就可以直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而无须经过诉讼程序。在公证处,黄森某现场向熊先生转账50万元,以证明确实将这笔钱借给了熊先生。但随后,熊先生就必须按照他们的指示“走账”,向指定账户转了37.5万元,实际上,他只借到了12.5万元。

  两天后,熊先生在陈火某的安排下,又与另一人签了60万元的借款合同。当时,陈火某告诉他是“帮个忙”。60万元汇入到熊先生的银行账户后,他马上分笔转出至多个银行账户。

  第三步

  提起诉讼逼迫还债

  2017年6月至7月间,熊先生又向陈火某借款16万元,并陆续还款19.7万元。此后,他难以负担高额利息,家人的生活也受影响。经常有人前来家里讨债,楼道内张贴着“欠债还钱”等字样。熊先生的父亲原本是一名出租车司机,为了儿子的事,不得不卖了出租车,还帮儿子请了律师。

  2017年11月,陈火某聘请律师,并安排员工拿着60万元的借款合同和转账记录等证据,起诉熊先生。今年1月15日,法院一审判决熊先生败诉。两天后,陈火某又指使员工以公证书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50万元债务。也就是说,熊先生一共要偿还110万元,还未包括利息。最终,熊先生及时报警,陈火某等人才未能得逞。

相关新闻
永春一老人连中诈骗套路:购买百万“翡翠”后人去楼空

去年购买百万“翡翠”后人去楼空 今年看保健品“神奇实验”又被坑 永春一老人连中诈骗套路;警方呼吁受害者立刻报警并提供相关证据,以便开展调查取证 被诱骗签订股权转让意向书 台海网11月2日讯 据东南早报报道,“消费成会员,不仅能得到丰厚礼品,能免费旅游,而且半年就回本,...

厦门审理第一起“套路贷”案件:签订虚高借款合同 “软暴力”讨债

台海网10月18日讯 据厦门广电网报道,借款人借三万元,借条上写的借款金额却是六万元。以签订金额虚高的借款合同、制造银行流水痕迹等方式让借款人深陷“套路”,并在索债未果的情况下还采取上门滋扰、纠缠、哄闹等“软暴力”讨债。近日,思明法院审理了我市第一起“套路贷”案件。   本案涉及三名被告人吴某花,吴某平和林某强。2017年9月30号,被告人林某强和吴某...

洗白征信“套路”多 中国个人信用修复要走几步?

(经济观察)洗白征信“套路”多 中国个人信用修复要走几步?   中新社北京10月17日电 (夏宾)看中北京南三环一个小区的房子快两年多的李朝睿最近准备出手,可就在申请贷款时收到了银行给出的5条不良信用记录,慌了神的李朝睿生怕贷款不顺利,便在一些论坛上找起了“洗白中介”。  ...

老年人最易陷入哪些骗局?揭秘“坑老”三大套路

反诈专家揭秘“坑老”三大套路   老年人最易落入保健品黄昏恋电信诈骗陷阱 □ 本报记者  刘子阳   近年来,保健品诈骗、电信诈骗、婚姻诈骗、集资诈骗等以老年人为犯罪对象的诈骗犯罪层出不穷。看似老套的骗局却击中老年人的软肋,使其陷入圈套。   老年人最容易陷入哪些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