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职业农民正在参观学习。 市农业局供图
台海网7月15日讯 据厦门晚报报道 在田间、在生产一线兴办学校,让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有了更具实效的平台。为进一步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为我市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今年我市持续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并大力推行农民田间学校,取得良好实效。到2020年,我市计划培训新型职业农民1.5万人次。这是市农业局副局长邱武伟近日执掌市长专线电话时透露的。
目标
2020年年底前,每年培训5000名新型职业农民
同安军营村的高水银就是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受益者。这几年,他多次参加市农业局和同安区农业局举办的相关培训,并且通过了新型职业农民认定。他原先是一名茶农,如今开了农家乐,成功进军休闲农业。
“我的农家乐有十间房,此外我还搞了100亩的蓝莓种植基地,客人到农家乐来,除了吃饭、住宿,还能采摘蓝莓。”高水银说,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时候,授课老师讲到民宿和餐馆经营,他听得很认真,记得很仔细,收获也不少。
据介绍,今年上半年,市区已经培训新型职业农民2552名,认定新型职业农民61名。根据我市制定的《厦门市2017-2020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实施方案》,在2020年年底前,我市每年将重点培训5000人次新型职业农民和农业农村带头人,为厦门发展现代都市农业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该方案于2018年正式实施。
创新
探索订单式学习,提高课程针对性和实用性
市农业局还探索订单式学习、创业孵化等培育方式。学员有农业电商需求,就组织开展“互联网+”现代农业的培训;学员关心休闲农业发展,就组织专家传授休闲农业的有关知识……据介绍,今年市区两级根据农民学习特点和要求,合理设置培训课程,提高课程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据悉,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师资不仅仅限于我市,市农业局还聘请了国家农业农村部、省市各级专家及研究员,职业教学经验丰富的高校教授,教学生产结合紧密的专业老师,长期服务在生产一线农业专家等作为授课教师。通过配强师资,确保培训“精品课”和“含金量”。
我市还大力推行农民田间学校,今年已经挂牌十家学校。这些田间学校依托在各个合作社,有教师、有教学设备、有住宿,同时也是生产一线,可以充分满足培训需求,并且提高培训质量。
利好
被认定新型职业农民项目可获政策扶持
有人问,被认定为新型职业农民有什么好处?答案是:有不少。
目前,我市形成了教育培训、认定管理、政策扶持“三位一体”的培育制度。此前,在农业建设、“莫兰蒂”灾后修复与重建等项目中,属新型职业农民的获得了优先安排。如在2016年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项目中,新型职业农民黄泓达所在御蔬佳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获374万元项目扶持。在“莫兰蒂”台风灾后修复和重建项目中,新型职业农民所在的青云岭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菌秀食用菌专业合作社、鑫美园果蔬合作社、百利种苗等共获1856.52万元的项目财政资金扶持。
另外,新型职业农民还享受农机具购置优惠政策、优先列入“绿色防控”等项目、优先给予新型职业农民技术和信息服务等。
厦门市十家农民田间学校名单
1.庄家宝蔬菜合作社(翔安区)
2.如意食用菌高科技有限公司(翔安区)
3.厦门百利种苗有限公司 (同安区)
4.顶上乡村农家乐专业合作社(同安区)
5.鑫美园果蔬专业合作社 (同安区)
6.菌秀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同安区)
7.好绿盛生态农业有限公司(集美区)
8.百乐居家庭农场(集美区)
9.塔斯曼工程有限公司 (集美区)
10.院前济生缘果蔬专业合作社(海沧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