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网5月30日讯 据厦门日报报道 赵女士血糖一直较高,四处求医力求改善均无效果。近日,她在前埔医院求医后,才发现血糖与她的心理有关,她感叹:原来身病还需“心药”医。
60多岁的赵女士曾是一位精力充沛雷厉风行的女强人。两年前退休后,孩子不在身边,原本就单身多年的她被确诊为糖尿病,吃了不少药也注意了饮食,但血糖依然忽高忽低控制不住。来到前埔医院内科就诊时,主任医师廖朗明通过悉心交流,得知赵女士白天人多的时候开朗健谈,但夜深人静时却满怀心事无法入睡。据此,廖朗明在其常规用药不变的基础上,开了少量抗抑郁和助眠的药物,并针对赵女士告别事业后单身一人的失落感,建议其多与朋友交流,积极寻找新的生活寄托,快乐起来。
根据建议,赵女士打开心扉,白天上老年大学,晚上跳广场舞,积极参加各种活动,身心得到调适和锻炼的同时,还交了不少朋友,久违的笑容又回到了脸上,睡眠也得到较好改善。赵女士重获快乐生活,用药、饮食、运动和睡眠等更有规律,促进了肌体糖代谢,再查血糖时,已接近正常值。再过一段时间再查,明显显示血糖得到良好控制。
廖朗明介绍,临床实践中常有一部分患者并没有器质性病变,却常常出现胸闷、心慌、头痛、消化不良等不适。实际上,这些是抑郁或焦虑等心理疾病所表现出的躯体症状。现在已经有学者提出将抑郁作为糖尿病的临床症状之一,情绪控制不好血糖也很难有效控制的依据。他建议糖尿病患者,在重视身体疾病治疗的同时,积极进行自我心理调适甚至接受专业的心理干预,全方位促进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