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灾减灾
今天是“5·12”汶川地震纪念日,也是全国第10个防灾减灾日。今年防灾减灾日的主题是“行动起来,减轻身边的灾害风险”。
厦门行动
在市委市政府的部署下,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福建省地震预警信息发布的实施意见》的要求,今年起至2020年,市地震局将全力打造一个快速有效的地震预警信息发布系统,要在全市布设1420处地震预警信息接收终端,覆盖所有中小学校和部分社区(村)。
地震预警专用接收终端。
地震预警专用高清显示屏。
地震预警专用高音喇叭。
台海网5月12日讯 据厦门日报报道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弘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与其他自然灾害相比,地震灾害具有瞬时突发的特点,它破坏性大,成灾广泛,会产生严重的次生灾害,防御难度大。而目前人类的科学技术还难以实现对地震的短期、临近预报。在这种情况下,地震预警就成为有效减轻地震灾害损失的重要手段。
地震预警,就是要在地震已经发生的情况下,抢在破坏性地震波到来前,向震中附近区域自动发布警报,从而最大程度降低损失,减少伤亡。开展地震预警工作,对于完善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增强抗御地震灾害能力,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具有积极意义。
目前,厦门市地震预警信息接收终端的选址工作已经全面展开。下一步,除了加快地震预警信息发布系统的建设以外,市地震局还将广泛深入地开展科普宣传和相应的演练,使相关的行业和民众能够正确掌握预警信息和行动,最终体现地震预警减灾效果。未来,地震部门还计划通过手机App、PC接收软件等向民众发布可能造成破坏的地震预警信息。
文明创建工作是城市整体形象和发展水平的集中体现,也是提升城市魅力和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去年厦门摘得全国文明城市“五连冠”,这其中有市地震局干部职工的心血和付出。近年来,市地震局全体干部职工立足本职,积极主动作为,创新举措开展文明创建工作,着力打造文明创建“24景”、防震减灾“24岗”,将文明基因根植在城市防震减灾工作之中,形成了一道道全新的文明风景线。
地震预警流程
当地震发生时,地震监测台站拾取到地震信号,利用电磁波将数据传输到预警中心,预警中心的自动化设备在极短的时间内将预警信息通过高速网络分发到地震预警信息接收终端,再利用高清显示屏和高音喇叭等设备,向人们发出警报。
高密度地震预警台网
是千里眼和顺风耳
要让地震预警信息发挥减灾实效,必须要具备相应的条件。首先要建设较高密度的地震预警台网,这是地震预警系统的“千里眼”和“顺风耳”,他们能在地震发生时第一时间捕捉到地震信号。目前,福建测震强震网的台站总数已达到了128个,全省达到每县一台,台间距平均达到30公里;烈度计网达到300个台站,其中厦门地区布设了22台。这些设施设备使福建台网对全省地震的监测能力达到1.0级,震后10秒内产出地震预警信息;震后1分钟产出地震自动速报信息;震后5分钟产出地震烈度速报信息,在全国省级台网中走在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