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解读
思明区降雨量相当于近4个湖边水库
导报记者引用了半天的数据,一会儿一个X毫米,读者大概已经晕了。为了直观感受,读者们可以在脑海里模拟一个降水测量实验——选个1平方米的容器来收集雨水。
为什么非要1平方米呢?因为气象上,降雨量就是去测每平方米的地面上接收到的雨水。
既然如此,如果降水量是1毫米,其实对应就是1升水(1毫米×1平方米=0.001立方米)。如果用500毫升的饮料瓶装起来,能装2瓶。所以,1毫米就是每平方米接收到了1升水。
说得还不够明白?福建省面积大约12.4万平方公里,如果全省平均下了1毫米的雨,就会带来1.2亿吨(立方米)的水资源。如果平均10毫米,就是12亿吨水,这相当于厦门年度总用水量的2倍。
如果全厦门下了1毫米的雨呢?你应该会算了,厦门市面积1699平方公里,全部收集起来,就是将近170万吨的水资源。岛内的备用水源——湖边水库,库容为440万吨。所以,全厦门平均下2.5毫米的雨,就相当于一个湖边水库的容量!
现在来算一下——5月6日8时至7日16时,厦门平均降雨量为39.7毫米,全市大约相当于下了16个湖边水库的水量。
雨势最大的思明区,面积约84平方公里,平均雨量191毫米,相当于下了将近4个湖边水库的水量。
雨势第二大的翔安区,面积411平方公里,平均雨量61.9毫米,相当于下了将近6个湖边水库的水量。
暴雨可能是瓢泼大雨也可能是淅沥不断的小雨
做这个实验呢,除了想告诉你1毫米雨到底是多少之外,其实还想说明一个问题,判断一场雨是不是暴雨,跟两个因素有关——雨强和降雨持续时间。
不要以为只有那种像泼大水的才是暴雨,有的暴雨也很婉约哦。气象上把24小时降水量达到50-100毫米称为暴雨,如果某个地方24小时下了60毫米,并且下得比较均匀,折算到每个小时只有2.5毫米,看起来也就是如牛毛般密密地斜织着,一点气势都没有,但这确实是暴雨,只不过雨强小。
雨强指的是1小时降雨量的大小,反映雨势大小。如果这60毫米的降雨是1个小时内倾泻而下,折算下来是每分钟收集到了1升水,相当于每分钟往1平方米的容器里倒两瓶矿泉水(500毫升装)。这样的雨,就是常说的暴雨如注!气象部门把每小时20毫米以上的降雨,称为短时强降雨。短时强降雨很容易在低洼地区造成积水内涝,甚至在山区引发山洪、泥石流。
一般出现强降雨时,气象部门就会发布各种颜色的暴雨预警。当3小时内降雨量将达10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100毫米以上时,就该发布最高级别的暴雨红色预警了。厦门昨天发布的暴雨预警,就是最高级别的红色。
如果收到了暴雨红色预警,你就可以给老板打电话说不去上班了,也可以给老师打电话说不去上课了。这可不代表我们不热爱工作、不热爱学习,但首先,我们得热爱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