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厦门 >> 社会民生  >> 正文

鼓浪屿117栋重点风貌建筑周边植物普查完成 外来入侵植物不少(3)

www.taihainet.com 来源: 台海网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现象】

  在鼓浪屿上,既有如黄荣远堂这般建筑与植物和谐共处的景致,也有“土”与“木”暗中较量的所在

  小叶榕适应能力极强

   对建筑有破坏性

  走入黄荣远堂,花园里,娇艳欲滴的茶花吐露芬芳,两棵圆叶蒲葵高大挺拔,犹如镇守主楼的门卫,成为这座庭院响当当的标志。角落里,榕树与亭台假山相得益彰,时间仿佛停住,还是主人赏月吟诗的首选之处。鼓浪屿上,既有如黄荣远堂这般建筑与植物和谐共处的景致,也有“土”与“木”暗中较量的所在。

  在田尾路19号的红砖楼上,一棵小叶榕从屋檐处长了出来,根系往下依附整根柱子,往上枝繁叶茂。而在不远处的大北电报公司旧址围墙处,小叶榕的根系宛若一双双大手,撬开水泥地和砖石,和围墙合二为一。

  “小叶榕之所以能成为植物界的数量第一,就是因为它具有一定的侵略性。”此次项目的负责人,厦门华侨亚热带植物引种园副研究员刘育梅介绍,项目组还开展了小叶榕枝条的扦插试验,将2年生的枝条分别插入生石灰、盐和水中,结果发现,三种试剂都不能明显抑制小叶榕的生根。

  刘育梅说,榕属植物的根系除了撑破的物理作用,还能分泌一些物质,可能与建筑产生化学反应,对建筑有较大的破坏力。为此,项目组主要提出了两方面对策,一是从小苗抓起,拔苗或者喷射化学剂杀苗,二是抑制大苗木的根系生长,甚至是采取断根措施。

  外来植物和爬藤旺盛

   需多种对策抑制

  走在通往日光岩的路上,路旁一栋被爬藤植物覆盖的别墅十分显眼。猫爪藤不负威名,将“猫爪”四处延伸,时而伸进窗台,时而扒开门缝、探进门厅。在雨露和阳光的滋润下,它的力量就更为强大,俨然成为别墅实际的主人。而这样的情景在岛上并不少见,这也引起了项目组的注意。

  “猫爪藤在岛上各个角落都有分布,长势相当茂盛,而且是多年生植物,这意味着它一次性能长好几年,不易清除。”刘育梅说,针对猫爪藤,项目组根据相关资料提出了对策:一边清除地上的猫爪藤,挖除地下40厘米深的根系;一边在清除后种上白蝶合果芋,这是猫爪藤的天敌,能有效防止猫爪藤“复出”。

  刘育梅还补充说,即使不是外来入侵植物,一些爬藤类植物由于自身重量拉扯以及分泌物产生化学作用等原因,也会对建筑物造成伤害。人们可以在建筑外搭建支面,把植物与墙面隔开;或是用水泥的种植槽,也可以有效避免爬藤植物的生长。

  【插曲】

  让主人“刀下留树”救下一棵百年龙眼树

  在晃岩路38号,有一棵和三层红砖别墅并肩而立的龙眼树,浓缩了岁月,沉淀了故事。采访间,刘育梅特意把记者带到树下说,调查时印象最深的并不是名门豪宅,也不是珍贵名树,而就是这棵龙眼树。

  它的特别之处在哪儿呢?“它很高寿,至少有一百岁了!”刘育梅兴奋地说着,对于龙眼树来说,这么高龄并不多见;更特别的还在于,是这次植物小普查救了这棵老树。

  刘育梅记得,初见这棵龙眼树时,它的主人对它百般嫌弃。“它长了白蚁,还不结果子,可麻烦了。”主人气呼呼地对刘育梅抱怨,他一度还想把树砍了。

  “别着急,这可是百年的龙眼树,我们有办法让它‘朽木逢春’。”刘育梅向主人支招,这棵树的白蚁病症只是初期,只要及时施药,白蚁就能清除干净。另外,主人在水泥地上打孔,施用磷钾肥料,就能让它恢复生机,再次结果。听到刘育梅的建议,主人很高兴,决定好好保护这棵“传家宝”。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相关新闻
厉害!厦门上了国家级榜单,全国第四!全省第一!

台海网1月22日讯 据厦门发改委微信报道 近日,国家环保部通报了 2017年度全国74个重点城市的 空气质量排名 厦门再次取得了全省第一 全国第四的佳绩 17年,既是会晤举办的“黄金年” 又是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收官之年 在这特殊的一年里,这样的成绩 对于厦门来说意义非凡 厦门为...

厦门消防官兵锤炼建筑灭火高空救援

台海网1月20日讯 据厦门日报报道 冬季天气干燥,火灾事故易发。连日来,市消防支队组织开展冬季大练兵活动,锤炼消防官兵在建筑火灾、化工灾害、高空救援等方面的应急救援能力。这是消防战士在进行“百米梯次内攻操”课目训练。

琴岛发出首张“禁足令” 一“野导”两年不得进出鼓浪屿

台海网1月18日讯 据厦门日报报道 鼓浪屿用一张“禁足令”,向世界彰显了履行世遗大会承诺、保护世界遗产的决心。昨日,第三次被抓的“野导”王某被告知,今后两年内将不得进出鼓浪屿。他也因此成为琴岛“禁足”第一人,处罚的依据,是去年9月颁布的《关于加强鼓浪屿风景名胜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地)综合管理的通告》(下称《通告》)。   15日上午,鹿礁路一蜡像馆附近...

厦门将开展非遗普查 今年3月至6月进行

台海网1月18日讯 (海峡导报记者 林少蓉)昨日,“厦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培训班暨民间文学、海洋文化专题调查培训班”在厦门市文化艺术中心共享楼开班。   据了解,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期,福建省、厦门市曾进行一次“非遗”专题收集整理,但随着城市化进程,传统的村落地理、人文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加上传承人群的老化和分散,厦门市广大的城乡以口头传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