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网1月18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陈捷 通讯员 洪恒亮/文 叶允平/制图)诈骗版本升级,套路越来越深。昨日,厦门市反诈骗中心举行新闻发布会,盘点2017年度诈骗警情,并提醒市民注意升级后的骗术“2.0版”。
2017年,厦门诈骗案件数和市民财产损失数实现“双降”,全市接报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同比下降22.22%,市民财产损失同比下降9.07%。
哪些骗术最突出?据统计,去年,厦门全市接报的电信诈骗警情中,冒充客服、冒充查案、冒充亲友和领导诈骗这三类诈骗警情最高发,分别占去年电信诈骗总警情数的38.2%、18.09%、14.08%。其中,男性受害者约占40%,女性受害者约占60%。
网络诈骗方面,去年,厦门最高发的三类诈骗是商品交易、兼职刷信誉、贷款,分别占去年网络诈骗总警情数的35.58%、15.72%、8.09%。其中,男性受害者约占70%,女性受害者约占30%。
“民警”来电 你涉及国家重大经济案件
去年6月30日,市民张女士接到一个自称厦门市公安局民警的电话,称张女士涉及国家重大经济案件,已经上通缉令了,让她配合广州市公安局的秘密调查。
随后,对方让张女士到附近酒店开房,并详细询问了张女士个人的资金情况,要求她将资金转至同一张银行卡,同时前往银行开通网上银行和办理电子密码器。按对方要求办妥以上事项后,张女士再次返回酒店与对方通话,通话过程中,对方指导张女士操作电子密码器。
最终,张女士将自己的5万元全部转给了对方。几天后,张女士拨打对方电话,发现已关机,才意识到被骗。
揭秘 发送“通缉令”
反诈骗中心民警揭秘说,冒充查案“2.0版”,新增“通缉令”套路,令受害人深信不疑。
在之前冒充查案“1.0版”中,骗子只是冒充特定工作人员如公检法、社保、医保等工作人员实施诈骗,理由以涉及法院传票、洗黑钱、医保卡透支、电话欠费等为名,要求受害者将钱款转至“安全账户”。
但2017年,骗子增加了不少新“套路”:一种是通过微信或QQ向受害人发送“通缉令”和“财产冻结令”;另一种情况是通过向受害人发送虚假的“最高人民检察院”网站地址,通过语音指令其登录查看案件情况、查询“通缉令”。由于“通缉令”上照片、身份信息都是受害人本人的,大大增加了欺骗性。
另外,在“2.0版”的骗局中,骗子还会询问受害者自身资金情况,包括有几张银行卡、卡里余额等,并要求受害者迅速将分散的资金转至自己的一张银行卡内,最终向受害者索取验证码,将卡内资金转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