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辗转到大医院只求放心
记者在厦大附属第一医院的急诊大厅遇到了陈先生,他告诉记者,孩子前几天生病了,又吐又拉,还出现了39℃的高烧,他从同安大老远地进岛,奔波辗转了几家医院,只为了能尽快为孩子治好病。
另一位家长刘女士带着女儿来医院挂急诊,其实女儿体温已经退到38℃以下了,“感觉又没烧了,但还是来医院看一下放心”。
黄先生的孩子生病了,上个周末全家一起出动,一起来到了厦门市中医院。黄先生说:“还是对社区医院不放心,总是想到大医院来看看。”
记者在现场看到,几家医院的急诊都是人满为患。很多患儿及家属苦苦等待,个别家长迫不及待,本来应该在门口排队的,却挤到急诊儿科门诊的房间里,希望让孩子早点看上病。
建议:小病慢病,不必都挂急诊
一边是孩子和家长在急诊长时间苦等,一边是医生高强度超负荷运转,这些在急诊苦苦等候的孩子,真的都是病情严重到必须挂儿科急诊吗?
其实,很多病没必要来急诊看,但是不少家长图方便,所以直接挂急诊号了。据沈彤统计,市妇幼急诊80%的患儿都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急诊范畴。“有些孩子咳了一天,家长就急急忙忙带来看急诊了。他们希望药一用上,孩子马上就能退烧。”沈彤表示,家长急切的心情可以理解,但疾病都有一个发展过程,不可能一用药就马上见效,而且很多患儿的病情其实并不严重,可以挂平时的普通门诊看病。
沈彤表示,就算是工作日,家长也喜欢晚上来医院挂急诊号。“家长们平时白天要上班,晚上下班后他们才会带着孩子来医院看病。”沈彤告诉记者,平常工作日晚上8点后,便是急诊的“高峰期”,挂急诊的人数会明显增加,家长们会带着孩子一窝蜂地涌向医院。
据了解,包括市妇幼在内的厦门几家大型医院都有急诊分诊制度,以市妇幼为例,一级二级较重的患儿直接送到抢救室;三级四级较轻的患儿,到急诊室看病。但当患儿一拥而上时,制度也会受到现实情况的严峻挑战,有的时候不得不调动病房里的二线医生。另外,医生也提醒,在急诊扎堆,容易出现交叉感染。
沈彤建议家长,平常的专家门诊、普通门诊其实都可以挂,不用非得挂急诊。“在周一到周五,家长稍微花点时间,挂普通门诊或专家门诊,其实可以得到比急诊更细致的解答和服务。”
另外她也呼吁,一些小病、慢病、病情较轻的病,不必非要到大医院来看,可以就近选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二级医院就诊,如有需要再转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