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厦门 >> 社会民生  >> 正文

厦门地铁开通 市民生活焕发新色彩

一条地铁满足市民一站式需求,构建工作生活出行新方式

www.taihainet.com 来源: 台海网 陈捷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厦门地铁1号线,改变了厦门人的生活。

  台海网1月11日讯 (海峡导报记者 孙春燕 崔晓旭/文 吴晓平/图 通讯员 李琳)生活半径扩大了,生活习惯不同了;商圈内涵增加了,商业广度增加了;生活圈丰富了,传统与现代接壤了……因为地铁的开通,居住、购物、娱乐、商务方方面面,厦门人的生活焕发出不同色彩。

  地铁1号线,将湖滨东路站、厦门北站两大客运交通枢纽及中山路商贸圈、莲坂商贸区、嘉禾路商业中心、杏林组团、集美新城等紧密联系起来,为沿线各重点功能区、综合交通枢纽、商贸区及居住区之间提供方便快捷的交通联系。

  “依托地铁走廊满足市民一站式需求,构建一个家、地铁、城市之间的工作生活出行新方式。”在厦门轨道交通集团看来,地铁作为城市交通动脉,除了改变城市的交通结构,改善城市公共交通条件,还将改变传统居住观念,优化城市功能空间布局,带动传统商圈的升级换代,“只有地铁与城市功能融合发展的城市,才称得上是‘地铁城市’。”

缩短“两点一线”时空距离

  “再也不用起大早,急匆匆开车出门,即便上班日,也可以从容地穿戴整齐,迈着闲适的步子出门。看着玻璃门中镜像的自己和流逝的光影,在地铁的速度中规划规划生活,或者想想远方……”

  家住集美的85后何小丹,为“地铁时代”的上班生活,画了一幅画,不是素描,是彩绘。

  地铁通车之前,何小丹每天都要为上班早高峰发愁。大部分时间,她采取“公交+走路”的方式。但路边等车,让她备受煎熬;上了公交,挤、没座又是一场“战争”;下了公交车,走到公司的那几百米,让她在家里化妆的40多分钟付诸东流。

  偶尔起晚了,何小丹就会开车进岛,虽然路上略显从容,可停车问题每次都是考验。“坐公交,一晃就是将近一个小时;开车,碰上堵车、没有停车位,更抓狂。”何小丹说,自己家住地铁沿线,现在地铁直达公司楼下,全程半个多小时就能搞定,不用早起,没有停车难、没有堵车苦,想想都觉得很幸福。

  何小丹心里知道,对她而言,与其说等待着地铁,不如说是在期待着新的生活。

地铁串起岛内外新老商圈

  事实上,作为厦门开通的首条地铁线,地铁1号线在坊间又被称为“黄金轴线”。“它的价值不仅在于对交通的巨大贡献上,更体现在它开通后的衍生价值,例如推动集美城区的发展,新兴商圈的形成以及沿线物业的升值等。”厦门一商圈从业者直言,岛内商圈似一个个散落的珍珠,地铁将把他们串起来,让厦门商业实现“1+1>2”的规模效应。

  导报记者也发现,厦门地铁1号线不仅连接厦门的“旧城”与“新城”,还串联起中山路、火车站—莲坂、吕厝—SM、北站等新老商圈,带来了巨大客流量的同时,高密度开发将形成地上商业设施与地下商业设施相衔接、商务服务与生活服务相结合、高端购物与特色购物街相补充的地铁商业圈,带动传统商圈优化升级,使传统商圈重焕生机。

  根据厦门地铁线路的规划走向,集美、海沧、翔安、环东海域这些区域最有可能形成厦门新的中心商务圈,厦门未来的产业布局点也会更加合理,厦门将成为真正的“大厦门”。

综合开发与地铁工程同步进行

  毫无疑问,贯穿岛内外的地铁1号线,大大缩短人们原有的时空距离,增强了公共空间的可达性,“地铁圈效应”呼之欲出。“地铁城市并非随着地铁线网的建设而自然形成,需要超前规划和设计。”厦门轨道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从线网规划阶段开始,地铁的综合开发就与地铁工程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规划中,除考虑各类公共交通工具与地铁换乘外,在地铁车站前一公里与后一公里的慢行交通组织问题更须科学合理地进行规划,确实在地下、地面、地上形成与地铁站点衔接的安全舒适立体的人行交通系统。”

  与此同时,利用城市道路或绿地进行地下空间开发,使地下空间既有商业价值又有方便周边市民就近搭乘地铁的功能。未来,城市还可依托地铁走廊和枢纽建设集聚人口和扩大就业,并实现衣、食、住、行四大要素的有机融合。

一个地铁站就是一个商业中心

  在厦门地铁的规划中,一个叫做“TOD”的词语,被多次提及。

  TOD模式,是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是规划一个居民或者商业区时,使公共交通的使用最大化的一种非汽车化的规划设计方式。

  就厦门而言,一个地铁站未来就是一个商业中心。厦门地铁将会与城市环境高度融合,地铁车站与周边商业打开融合共赢新局面,站点地上、地下资源的价值将会持续提升。

  厦门地铁在线网规划阶段同步开展综合开发规划,并同步设计和建设;结合站点、隧道区间、车辆段上盖城市综合体项目、配套项目13个,开发量近200万平方米。

  “整合城市功能,打造地铁TOD社区,将“公益性设施+公共交通空间+经营性设施”在车站周边区域及直接上盖综合体内进行复合规划建设,形成以站点为核心,周边集中、紧凑分布着商务、购物、文化、服务、教育、养老、休闲健身运动、交通换乘等各类功能设施,最大限度地让广大市民可就近完成社会活动,提高生活便利性。”厦门轨道集团相关负责人说。

  不仅如此,厦门地铁通过接受周边物业的申请,建设与地铁站点周边物业的连接通道,形成地铁车站客流与周边商业人流的互通和交流,目前已与8家商业企业签订通道连接协议。“下一步就是资源开发会进入招商跟运营阶段,让资源开发充分发挥它的效益。”厦门轨道集团相关负责人说。

相关新闻
地铁开通以来三大桥车流量明显下降 市民还有更多期待

1月10日上午8时50分,杏林大桥车辆平稳通行。   开栏的话   2017年12月31日,厦门地铁开通,城市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展了,市民出行更加便捷了,幸福感也提升了……   台海网1月11日讯 据海西晨报报道 站在新的起点上,市民对串起了老城与新城的厦门地铁,也有了更多期待。地铁...

厦门海警三支队本周六邀请市民“亲密接触”舰艇

台海网1月11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范希平 通讯员 洪晨晖)您见过在厦门、漳州海域巡逻、救援、缉私的海警舰艇吗?昨日是全国第32个“110宣传日”,厦门海警三支队13日上午将在厦门鹭江道“海上110”码头,向市民朋友展示先进的海警装备,欢迎市民朋友前往参观。   展示的具体时间是13日(本周六)上午9:30-11:30。此外,海警官兵还为市民准备了观赏摩托艇演练、擒敌拳...

滴滴快车“蓝色厦门”正式启动 3000辆新能源车今年上半年上路

台海网1月11日讯 (海峡导报记者 崔晓旭)昨日,滴滴快车“蓝色厦门”正式启动,预计截至今年上半年,将在厦门投入3000辆新能源车辆,主要集中在4款车型,工况续航都在300公里左右,包含换电车型和充电车型。   滴滴方面表示,3000辆新能源车将在今年上半年陆续投放,并且符合厦门网约车规定,司机也将持证上岗。   为了迎接新能源汽车时代的到来,滴滴提前投入筹...

福州、厦门、漳州三地市级监察委员会正式挂牌成立

台海网1月10日讯 据福建日报报道,今天,福州、厦门两地市级监察委员会正式挂牌成立,昨日上午,福建省首个市级监察委员会——漳州市监察委员会挂牌成立。详情如下: 今天上午 福州市监察委员会正式挂牌成立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宁,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市监察委员会主任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