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骗术
先盗QQ号,再忽悠家长
导报记者从反诈骗中心了解到,近期厦门发生多起该类型诈骗,受害者都是在校学生的家长,尤其以初中、高中学生家长为主。
此类诈骗案件,都是受害者的子女的QQ被盗,随后骗子冒充子女向受害者发送虚假信息,谎称学校要报补习班或者培训班,并提供一所谓的“补习班”、“培训班”报名老师电话,随后受害者主动联系“老师”后,对方多次以“培训费”、“押金”、“材料费”等理由要求家长转账汇款。
民警提醒说,针对此类骗术,家长、学校、学生可用“三招”防范。首先,家长接到此类信息时,一定要与自己子女、学校老师或子女同学家长核实情况,可以电话核实,也可当面核实,切不可轻易向陌生帐号转账汇款。
其次,学校要及时通过QQ群、短信等途径向家长进行此类警情预警。
最后,市民平常在使用社交工具诸如QQ、微信时,要妥善保管好个人账号信息,不要随意点击不明链接,以免账号被盗造成损失。
警方提醒
学生家长,小心这些骗术!
临近期末,反诈骗中心民警提醒说,学生家长还要注意防范另外两种诈骗套路。
骗术1:木马链接诈骗短信
犯罪嫌疑人针对学生家长,发送附带木马链接的诈骗短信,内容多以“在校成绩”、“在校表现”为主。一旦点击短信进入以后,手机被植入木马程序,银行卡通过消费方式被盗刷。
警方支招:遇到以上这些情况,不法分子一般掌握到了家长的信息或者孩子的姓名,利用家长相信学校和老师的心理,想看看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放松了警惕,进行诈骗。学生家长切记不要慌张,第一时间和学校或孩子本人确认,不要轻易汇款或点击不明链接。
骗术2:冒充老师借钱送礼
这类诈骗专门瞄准涉世未深的大学生,不法分子抓住学生思想单纯,害怕不借钱会得罪老师的心理,遂以“班主任”、“导师”之名设计陷阱伺机诈骗。骗子会先以老师或校领导等身份,打电话找借口让被骗者到办公室。估计要到办公室后,又改口称有事急需用钱,需要借钱。
警方支招:防止这类诈骗很简单,遇到陌生电话打进来,多个心眼先通过其他途径核实情况,遇到电话借钱的事,不要轻易转账汇款,最好当面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