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尾柱
▲猴面包树
▲龙舌兰
台海网8月5日讯 (海峡导报记者 吴林增 通讯员 黄宇燕 文/图)这些多肉植物,奇形怪状,有的长着毛茸茸的“猴尾巴”,有的茎细长圆爱“攀岩”,就像蛇一样。
它们多是从国外引种而来,经过驯化栽培,目前正在厦门植物园多肉植物区展出,其中不少还是“莫兰蒂”台风后第一次与市民游客见面。至此,目前厦门植物园多肉植物已超过4000株。
“旱河”两边奇异多肉真不少
去年,厦门遭遇“莫兰蒂”台风袭击,厦门植物园多肉植物区也受到影响,有的仙人掌被连根拔起,有的被拦腰折断。“在灾后恢复重建中,植物园对多肉植物区进行重新‘梳妆打扮’,还开辟了一条‘旱河’。”植物园农艺师李兆文说。导报记者看到,这条“旱河”横穿多肉植物区,市民游客走在“旱河”上,有一种置身美洲的感觉。有了这条“旱河”,市民也可以更亲近多肉植物。
在“旱河”的两侧,分布着各种奇形怪状的多肉植物。有“一柱擎天”的仙人柱,也有圆乎乎的仙人球。李兆文说,近期,有多个品种的多肉植物第一次在多肉区展出。
被誉为“夜皇后”的大花蛇鞭柱,就是首次与市民游客见面。蛇鞭柱喜欢“攀爬”,酷似一条蛇,誉为仙人掌类中花最华丽的种类;猴尾柱也是第一次展出,它株形奇特,细长的白毛柱和猴子的尾巴酷似,“尾巴”上会开出鲜艳的红色花朵,很壮观美丽。
还有,在多肉植物区的一个山头,展出了约50个品种的龙舌兰科植物。其中,不少龙舌兰也是首次与市民见面,包括夏季开花的象脚丝兰、矮小的吹上等品种。
一个山头有20多棵猴面包树
在植物园多肉植物区的一个山头,过去种植的大都是“土生土长”的大麻黄,去年的那场“莫兰蒂”台风,把这些麻黄吹得“很凌乱”。在灾后恢复重建中,这个山头也进行了提升。提升后,这个山头更加具有非洲异域风情。那些在厦门难得一见的植物,在这个山头是常客。
比如猴面包树,猴面包树分布于非洲等地,它树冠巨大,树杈千奇百怪,树形壮观,果实巨大如足球,甘甜多汁,是猴子最喜欢的食物,因此被称作猴面包树。
在这个小小的山头,一共分布着20多棵猴面包树。这些猴面包树的树龄20多年,目前,还没有长出巨大树冠,从外形上看像木棉。
李兆文说,这些猴面包树有的从马达加斯加引种过来,也有的是植物园自己培育。据称,猴面包树的树龄最长可达上千年,胸径可超过15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