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救援
有力保障灾后恢复
作为宜居乐业城市和台风等自然灾害多发地区,厦门防灾抗灾的任务艰巨。和平时期,应急救灾是人防工作的又一块重要内容。
去年中秋,新中国成立以来登陆闽南的最强台风“莫兰蒂”重创厦门,全市一度大面积停电、停水,交通瘫痪。肆虐的“莫兰蒂”,让厦门满目疮痍;灾后恢复的“厦门速度”,则让世人备感欣慰。在灾后救援的第一时间,市人防办发挥人防特色优势,第一时间出动人员和机动指挥车抗台救灾。
在岛内最大的蔬菜集散地———中埔蔬菜批发市场,市人防办克服道路堵塞困难,开赴市场保障照明到夜里12点,确保灾后供给不间断;“莫兰蒂”台风还造成市区大量树木倒伏,严重影响道路交通,厦门市在云顶隧道旁建立了树木临时堆放场。为集中保障堆放场运转顺畅,市人防办应急救援小组摸着黑冒着雨,第一时间赶到堆放场亮起了耀眼的车灯。他们采取轮班的办法,连续保障夜间照明4个通宵。同时,市人防办组织在单位值班的干部职工,携带战备锹、镐和自带的锯子、砍刀等工具,先后到虎溪岩社区、镇海社区和白鹿路等路段,清理倒伏和断枝树木380棵,帮助灾后恢复。
正是这些基础却又默默无闻的工作,助力厦门灾后重建赢得宝贵的时间。
创新宣传
人防教育从小学生抓起
纪念“国际民防日”,最终落脚点还是要回归到宣传阵地上。
近年来,厦门人防宣传工作更加积极主动,利用各种渠道和媒介全面打响人防宣传工作。如比较大型的就有在福建省率先开展“国际民防日”宣传,“5·10”防空演练、“国防教育日”、“居安思危、备战人防”宣传月,推进人防知识进学校、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媒体的“五进”等活动。
值得一提的是,市人防办、市教育局还率先在全省范围内组织编写《厦门市小学人民防空知识教育读本》一书,开展小学人防知识教育。《读本》借鉴厦门市花三角梅、市树凤凰木、市鸟白鹭三种形象,开设有“听阿梅姐讲故事”、“向凤凰博士学知识”、“跟鹭阿叔去实践”三个板块,读起来饶有趣味。
陈永茂主任介绍,今年还将支持湖里东渡二小、思明群惠小学等学校率先试点创建人防体验室,再逐步在全市小学推广。让学生在学习之余,走进人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