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网12月15日讯 (海峡导报记者 陈思亲) 屋面渗水、道路排水、生态公园净水……厦门海绵城市建设,正在慢慢铺开一张能自由吐纳雨水的海绵地图。
近日,刚刚结束的厦门海绵城市建设研讨会上,来自国内城市建设和防洪排涝专家为厦门海绵城市建设出谋划策,再次引发市民对厦门这块“海绵”的关注和热议。为此,导报记者从厦门海绵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获取第一手资料,解读厦门海绵城市建设。
其实,海绵城市不只是多数人理解的铺个透水砖,而是通过“渗、滞、蓄、净、用、排”六字理念,从屋顶到地面再到地下,形成雨水吐纳体系,再通过周边溪流和湿地水系改造,增强海绵净化,实现下雨时吸水,平时蓄水、净水,需要时释水、用水的循环模式。
渗
实施项目:洋塘保障房、霞阳小学透水广场、新阳医院渗水停车场
海绵功能:软化屋顶,增强空中和地面渗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