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网11月4日讯 据厦门日报报道,知青楼巷、蘑菇厝巷、铜钵路……您没见过这些地名?因为它们是“新生儿”。日前,市政府同意新增59个地名,新增居民点名称19个。
根据市民政局区划地名处提供的资料,2010年至2015年,厦门市六个区新增道路500条,新增居民点1172个。其中,岛外新道路、新居民区数量均比岛内多。仅翔安和同安两个区的新增道路数量,就占了全市总量的45.4%;岛外新增居民点有1106个,岛内仅56个。
【数据篇】
新增地名
新增的热门景点
带动附近道路命名
从数据中可以看出,岛外新增的地名比岛内多。市民政局区划地名处工作人员梁女士从事厦门市地名命名有20余年,她介绍,岛外新增地名多在新兴开发区。“城市建设得越快,需要命名的地方也就越多。”同时,不少岛外的古老村落正受到背包客的青睐,成为热门景点,也成为新命名的热点。
尽管岛内新增地名数不如岛外,但仍比上世纪九十年代翻了好几番,尤其是曾厝垵、黄厝一带,旅游市场的红火使这些地段成为新命名道路的聚集地。“那里游人如织,还有许多外地商家入驻,对地名的要求就有所增加。”梁女士说,光今年两批新增路名中,就有塔头中路、塔头东路、农科北巷、茂后路等多条路与此相关。
梁女士还介绍,2003年至2013年十年之间进行的路门牌普查更换,使许多市民意识到自家门牌遗漏,从而引申出一些地名缺失的问题。因此,区划地名处根据村改居的要求及时命名道路,并将村庄名字改为“XX里”、“XX社”,以至于新增地名数量大幅增加。
更改地名
“牵一发而动全身”
6年间只改了5个
2010年至2015年,我市地名只更改5个。2010年,为了配合观音山片区建设,连接云顶中路至环岛东路的台中路部分更名,环岛干道至环岛东路一段取名为虎仔山路。2012年,厦门大学校园内群贤路被分出一段,更名为芙蓉路。2013年,原先的新霞路被分出岔道,取名为新埔路。今年,采纳了村民意见,经村委会申请,市政府同意将凤岗路经祥桥村的路段更名为祥莲路。
牵一发而动全身,地名更改牵涉的范围很广,我市5年间只改5个地名正是出于这个考虑。“不到万不得已时,地名不会更改。”梁女士表示,地名不好改的原因有两点,一是造成经济损失,添加工作量。一旦地名更改,此地段的居民、企业也必须更改相关信息。小到居民户口本,大到地契都必须重新制作。二是影响历史承接,“路名是文化遗产之一,更改路名不利于文脉的继承。”梁女士说,路名可以沿用百年,现在厦门最古老的地名可追溯到宋代,人们对待路名应慎之又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