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厦门 >> 社会民生  >> 正文

10个闽南人可能9个拒捐器官 捐赠者多为外来者(3)

www.taihainet.com 来源: 台海网 林靖东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据介绍,厦门30个等待器官移植的患者中,仅1人能如愿得到移植。每天,他们忍受着病痛折磨,也焦急地等待着匹配的器官。“每天,都觉得像有把刀在割我的肝一样,痛得想死。”潘福躺在病床上,用手按着自己的肋部,肝硬化已经折磨了他两年。“我都不知道我弟媳是怎么扛过来的。她和我说,给老潘治病多少钱都舍得花,就是每天等着有没有合适肝源,这精神折磨她受不了。我眼看她的头发都白了。”潘福的表姐说,在厦门,能做肝移植的医院有两家,他们都排了队;但医生也说,如果能在一年内找到匹配的肝源,那算是非常幸运的了。

调查1

生命接力“掉棒” 闽南10人中可能9个拒捐

  就在潘福苦等肝源的这段时间里,中山医院的肝胆外科主任医师李岗山,也在为器官的事犯愁、奔波。他还有另外一重身份:中国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潜在捐献者多来自急诊、ICU。但对这些突发事件的潜在捐献者,家属常因变故承受不小打击,加上闽南传统观念‘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入土为安’的影响,根本无心了解器官捐献。”李岗山坦言,10个潜在捐赠者中,有9个都可能以各种理由拒绝捐赠,“特别是50岁以上的老人家,工作很难做通”。

  但几年前,李岗山遇到的一个患者却让他至今记得。那是兄弟俩,两人都是水手,身体看上去挺壮实,却双双患上肝癌。哥哥在治疗8个月后先离世了,弟弟的病情也进一步恶化。“当时,这个患者联系我说等他去世后,打算把身体、器官都捐了。他说,病了这么久,生死都看淡了,能帮到别人,就当是自己还活着。”患者的妻子和姐姐开始难以接受,但在患者的一再坚持下,最后流着泪同意了。

  李岗山说,其实这个患者是想将身体和器官全部捐出,但因癌症患者的大器官已受到损伤无法使用,最后按照他的遗愿,将角膜和身体分别捐出。

调查2

引人深思的现象 捐赠者多为外来务工者

  导报记者翻阅近年来在厦捐献成功的案例,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捐赠器官的,许多是在厦的外来务工者。

上一页 1 2345下一页
相关新闻
福州新增一所民办中学 今年9月开学招初一新生300名

台海网1月23日讯 据海峡都市报报道,记者昨获悉,经福州市教育局批准,福州将新增一所民办中学,叫福州现代中学,今年9月开始办学。该校校长将由刚刚从延安中学校长位置上退休的王金石担任。 建制为完全中学,先招初一新生300人 据了解,现代中学建制为完全中学,即初高中都有。不过,今年秋季它将先招初一新生300人。高中部何时招生还未有明确的时间表,校方表示待初...

千疮百孔的古书画如何获新生? 听“文物医生”解答

千疮百孔的古书画如何重获新生?听“文物医生”告诉你答案   千疮百孔的古书画经过妙手的装裱修复,文物在千百年后焕发了青春。巧手出天工,书画修复的幕后功臣,到底是何方神圣,他们又是如何建造出一次次的修复奇迹?   活跃于民间、上海书画修复圈的顶尖高手里,50岁出头的魏闻甫是其中之一。是不是真高手,市场是用脚投票的。人浪荡在江湖,几个拍卖行大佬的...

南平一失独老人志愿捐献人体器官 望回报社会关爱

台海网12月26日讯 据闽北日报报道,“这一生已经没有更多的能力回报社会对我的关爱,我用我的器官,未来希望能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近日,在建阳区红十字会办公室,来自建阳区潭城街道60岁的失独老人范巧云签订了《福建省人体器官自愿者书》,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器官捐献志愿者。 1999年6月,范巧云正在读大学的儿子突发疾病去世。这些年来,范巧云的家庭经济十分困...

小伙大学毕业前患脑瘤脑死亡 捐器官救了六个人

小伙大学毕业前患脑瘤脑死亡 捐器官救了六个人   如果下不了手术台   帮我把器官捐了吧   12月15日凌晨才从江苏飞抵广州,在广东省人民医院得知6名受捐者得救、康复良好,张英年、张秀清夫妇轻舒口一气,然后双双眼眶泛红。 张震鸣生前照   他们唯一的儿子、22岁广东揭西客家小伙子张震鸣,就读于江苏一所大学,已签好工作合同,2018年1月就可上班挣钱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