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
葛剑雄,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曾掌管复旦大学图书馆长达7年,还是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
“五车的书实在太少”
“学富五车,古代用这个词形容学问好、知识渊博的人,但这话放到现在就不行了,五车的书实在太少,还不及现在一张光盘。”葛剑雄说,古代用的是马车、牛车、小板车,所载的书是帛片、竹简的手抄本,“五车能装多少?”
葛剑雄认为,现在的书实在太多,信息量太大,已不适合大谈开卷有益、多多益善,“读书要有所选择,如果你读书目的不明确,只是一味地看书,甚至整天不吃不喝地看书,那么很可能到最后劳而无功,一事无成”。据说,复旦大学图书馆2013年就新增图书12万种,“是‘种’,不是‘册’;一种图书包括很多册”。当时,作为一馆之长的他光是看目录,都无法“过”完这些书,后来只好选看1000元以上的书,而且只是看目录。
“名人荐书要对社会负责”
在葛剑雄看来,关于读书这事儿,首先得弄清楚自己为什么读书。他认为,读书的目的无非三种,求知、做研究以及人生需求。目的不同,读书的方法和乐趣也不同。
人的精力和现实需要毕竟有限,你要明确所求知识的领域以及你自己的程度,然后去找最合适的书。”葛剑雄说,至今也没读过《时间简史》,“因为我早年请教过一位哲学博士,他说他没看,也看不懂。“我想连哲学博士都看不懂了,那我看什么?”
当然,也可以请人推荐所谓最合适的书,但这个人应该是你所求知识领域的专家,并且对你有一定了解。葛剑雄说,他也曾不自量力地向别人推荐过,但近十年来再也不推荐了。“我也希望一些名人自重,要本着对社会负责的态度推荐。”葛剑雄说,读书是非常个性化的,给不了解的人推荐有时候会帮倒忙。
“读书最高境界就是随心所欲”
葛剑雄说,人生读书最高的境界就是随心所欲地读书。他举了个例子:复旦图书馆里有几位常客,其中有个90多岁的退休干部,每天骑自行车来,门一开就到,中午吃饭时间再走,而且只坐在港台报刊附近,整天在看,不知道读来有什么用。
还有个中文系80岁的老头,有一天看着看着突然倒在地上,心脏病犯了。葛剑雄和他太太说不要让他再来了,他太太说,不让他看书比死都难过,身体好了肯定还要来。他读书又为了什么呢?他不用评职称或发表什么,也不用求多少知识,只把读书看成人生的一部分、一种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