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厦门 >> 社会民生  >> 正文

缅怀革命先烈 追忆峥嵘岁月(4)

www.taihainet.com 来源: 台海网 叶鹏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14时30分

  厦门烈士陵园

  8位系着红领巾的小朋友来到烈士陵园,先行少先队员礼,后敬献上写着“英烈精神永垂不朽”的鲜花。他们是厦门市思明第二实验小学四年(5)班的学生。这是家长自发组织孩子,前来瞻仰烈士。

  15时20分

  厦门烈士陵园

  来自云顶学校的陈婉婷和瑞景小学的蔡直洋一直在忙碌。

  纪念碑和陵园里的花圈及纸花,多少有些歪倒或散落。两位小朋友将纪念碑四周倒地的十多个花圈重新扶正——每个花圈都得两位小朋友各抓一头才能扶好。

  17时30分

  厦门烈士陵园

  夕阳斜照,余晖将整个厦门革命烈士陵园染成金黄,陵园更加庄重肃穆。市民仍陆续前来瞻仰,在陵园各个角落走走停停,似乎在跟烈士们说些什么。

  【镜头】

  老战士缅怀叶飞将军和战友

  时间:上午8时42分  地点:厦门烈士陵园

马作金回忆往事。(本报记者 程午鹏 摄)

  昨日上午8时42分,一位白发老人在女儿搀扶下,爬上青草葱葱的小山包,来到叶飞将军墓前。

  低头、默哀,阳光将他的影子拉得很长,一如他长长的思念。礼毕,整理墓前的花圈和鲜花,老人转身,朝着鼓浪屿的方向望去,轻轻说,“将军,您安息吧!”

  刹那间,泪水涌上眼眶。

  时间回到1948年冬天,淮海战役。山东小伙马作金趴在壕沟里,气温零下20多摄氏度,枪炮声近在咫尺。打完淮海战役,马作金跟着叶飞,一路解放上海、南京,整修一个月后,部队开往江西,一路打到厦门。

  1949年10月17日,厦门解放。马作金留在了厦门。转眼66年过去了,马作金已87岁的老人,他家现在的位置,距离当时抢滩登陆的地点不远,叶飞将军也葬在了不远处。

  每年清明节,马作金都会来到烈士陵园,祭奠老领导叶飞将军和解放厦门战斗中牺牲的战友。

  陵墓前,马作金还会记起,战场上脾气火爆的叶飞将军,总会在一通“臭骂”后,待情绪稍微平复,又会拍着他的肩膀安慰说,“好了,好了。”只是,那声音随着陵园林间的晨霭,越飘越远了。

上一页 1 23456下一页
本文导航
相关新闻
马英九缅怀余光中感谢其捍卫文言文

台海网12月31日讯 据东森新闻云报道,诗人余光中告别式29日在高雄市立殡仪馆景行厅举行,包括台当局前领导人马英九、中国国民党主席吴敦义皆到场悼念。马英九昨晚则透过脸书发文,以“永怀余光中老师”为题,缅怀这位文坛巨擘。马英九回忆,他高中开始就读余老师的散文,更感谢余光中捍卫文言文,给后人留下无比珍贵的文化遗产和巨大贡献。

“乡愁诗人”飘然远行——缅怀余光中先生

2017年12月14日,中国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先生逝世,享年90岁。1972年,44岁的余光中写下那首催人泪下的《乡愁》曾让无数中国人落泪,被冠以“乡愁诗人”的称号。   余光中先生1928年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泉州永春。族人命名“光中”,为光耀中华之意。1948年进入厦门大学外文系学习。1950年随家人迁居台湾。他一生从事诗歌、散文、评论、翻译,自称为写作的“四度空间...

余光中病逝 两岸民众缅怀

台湾中山大学外国语文系荣誉退休教授、诗人余光中(图)14日上午10时多病逝。余光中1928年10月21日生于南京,着有新诗、散文、评论、翻译、编辑等,多篇作品选入两岸三地大学、中学教科书,定居高雄。图片来源:台湾“中央社”档案照片   综合台湾媒体报道,“右手写诗,左手写文...

厦门昨日举行烈士公祭活动 深切缅怀烈士的不朽功绩

台海网10月1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钱玲玲)松柏苍翠,厦门烈士陵园庄严肃穆。昨日是烈士纪念日,厦门举行烈士公祭活动,深切缅怀烈士的不朽功绩,表达继往开来、继续奋斗的坚定信心。   市各套班子领导,驻厦部队领导,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代表,烈士家属、老战士、参战退役人员、驻厦部队官兵代表,市直机关及思明区、湖里区干部职工、少先队员...

86岁老人讲述卢沟桥事变:炮弹在我家边上爆炸

郑福来老人在卢沟桥上讲述当年的故事。 史春波/摄   “爸爸,日本人是从哪里打过来的?”,站在桥上,吴雨桐仰着头问她爸爸。   “从那边”,爸爸手指着东北方向这样回答。   在离开北京的前一天,7月5日下午,这对父女踏上了卢沟桥。   和他们一样,越来越多的人涌向这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