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
它们,从未改变
本地海鲜抓住老厦门味蕾
昨天,余先生拿着采购清单来到八市——什么时候的鱼货最新鲜,他最清楚。张婆婆也来到这里采购干货,为年夜饭做准备……在八市开店十多年的鱼商吴先生对这些老厦门早已习以为常。
没有被时代的变化抹去的,是关于气味与食物的“厦门记忆”——海鲜是老厦门过年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佳肴。八市万利水产的老板陈新貌告诉记者,虽然竞争激烈,但她依然选择做海鲜生意,一做就是好多年,“本地的味道,本地人最爱。”
●古早味年货还有:
酱油瓜仔、沙炒的蒜香花生、素蒸的荷兰豆、生腌的麦芽螺(黄泥螺)、同安大肠血、五香、年糕、发糕和碱粽是天天卖的……八市惠源面包的炸面包里面包有卤蛋和火腿,五指面包也广受喜爱,松软的面包里包着满满的果酱,价格也很实惠。
但凡闽南“古早时”和老厦门有的东西,这里应有尽有。
【更迭】
它们,换代升级
发糕红粿穿上时尚“新衣”
固守年味时,也有人在“求变”——有20多年历史的红发食品,就是在本土“老味道”基础上,顺应年味变迁而转变经营方式。专做手工发糕、红粿,这个家族企业经营得很红火,逢年过节,店门前总是排着长队。
第四代传人小林才二十几岁,却不满足于如今的红火,他发现,市面上制作发糕、红粿的店家越来越多,同质化现象越来越严重,而自家散装的、古早的产品虽然畅销,但包装早就落后了。基于这样的考虑,他家的发糕、红粿穿上“新衣”、有了统一包装,还有春节礼盒。
小林说,他们在推广自家商品的同时,也让厦门本土食品的文化得到传承,并体现出“变”的思想。其中的年味,其实浓香依然。
●有新创意的年货还有:
“厦门味”的食品不止除了红发食品的发糕,同样存在于许多厦门人记忆中的,还有此外,同样贩卖红龟、绿龟、发稞、麦芽糖的康氏贡品也代表厦门的“古早味”,在闽南,龟稞都是祭拜天公的吉祥之物,逢年过节这些食物很热卖。
正在装修的“阿吉仔”馅饼,也是在古早味中探求变化的另一个代表——装修后,将本土馅饼进行新包装,并与闽南茶文化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