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网(微博)1月28日讯 据厦门日报报道(记者 徐景明 王婷婷 通讯员 张俊宇)犹如一条鱼的骨架,又似一艘渔船的龙骨,亮丽的色彩和灵动的线条在蓝天碧海掩映下,成为环岛路又一处靓丽风景。昨日,“最文艺渔村”曾厝垵文创村口的“最文艺天桥”——“渔桥”正式开放。
可服务超千万过街客流
在曾厝垵开旅馆的江老板说,没有天桥之前,游人频繁过街,使附近路段在高峰期经常拥堵。江老板也觉得“渔桥”外观很漂亮,为曾厝垵新增了一个景点。有数据显示,去年曾厝垵接待游客量超过400万人次,保守估计过街人流量超过千万,“渔桥”的设置确保了交通顺畅、安全。
防腐木桥面能用10年以上
厦门中平公路勘察设计院总工程师胡崇武介绍,桥面采用木板铺设,是为凸显“渔桥”特色,给人以置身船上之感。同时,因地处海边,为防止盐碱湿气侵蚀,木板均采用浸泡过药水的防腐木,寿命可达10年以上,需要定期维护。
为了收集游客意见、建议,市公路局在现场设置咨询处,并通过服务热线96300和“厦门公路”微信平台进行互动。如意见、建议合理,市公路局将在后续完善工作中加以采用。
【文艺范】
曾厝垵“渔桥”
(“渔桥”图/记者 王协云 摄)
昨日是“渔桥”开放首日,游客评价说,这是厦门“最文艺天桥”。“渔桥”之名,结合了其独特的设计外观,“坐拥”曾厝垵百年渔村史。
市公路局介绍,“渔桥”一端连接曾厝垵文青路,靠海一侧直通圣妈宫戏台与环岛路木栈道。“渔桥”呈现出“似鱼骨又似渔船龙骨”的灵动多变,桥的主梁采用异型钢结构,平面线型为三角圆曲线,宽度沿桥梁轴线方向变宽。
从桥下看,一道道红色的U型钢结构,串成呈现出美丽弧形的“鱼骨”;踏着木板阶梯而上,桥面不断变宽,至“鱼肚”位置最宽敞,驻足观赏也不影响通行;从高处俯瞰全桥,更像是建造中的渔船,桥身是龙骨,桥面则是甲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