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向东望,未来看翔安。
全长8.69公里的海底隧道,带来的不只是从2个小时到10分钟的改变,更有可能,让30个村、81个社区、411.5公里的翔安区发生历史性转变。
几天来,记者连续踏上翔安这片热土,展现在眼前的是一个个先行者的“样本”:无论是地下的胡萝卜、地上朴实的农民,还是大学校园、莘莘学子,正在发展壮大的本土企业,巨变的种子早已播种在他们的灵魂里,生根发芽、破土欲出……
村庄样本
村庄:新店镇浦园村
人口:14个小组,530多户,2200多人
位置:与翔安隧道、翔安新城仅一墙之隔
当一辆辆汽车消失在地平线上,钻进翔安隧道直奔岛内时,地里,几百万个胡萝卜正在嗞嗞地生长。
4月16日,种了几十年胡萝卜的浦园村民李火炎和李为国,站在翔安隧道入口留影纪念,笑容像阳光一样灿烂。“我和你们一起照。”村书记李建设高兴地说。
每个到翔安隧道洞口张望的村民,笑容都一样欢乐。对他们来说,直接进岛的梦想,盼望了几代人。上世纪70年代以前,村民到厦门市区乘坐的是琼头—厦门的往返客轮,1975年客轮停航后,改乘刘五店到五通的私人渔船。
走陆路,起先要到新店坐公交车,路途遥远。后来公交车路网更加发达了,但到厦门本岛也需要2个小时,比漳州、泉州人到厦门还久。“村民没事不会进岛,一年去个一两次。”李建设说。
当地村民一直管厦门本岛叫厦门,而不叫岛内,仿佛自己不是厦门城市的一员。这种叫法一直沿用多年,地理距离制造的陌生感,将因一条海底隧道而改变。
村民“疯狂”兜风
现在,他们不再陌生。
翔安隧道主要征走了两个村的土地:一个是浦园;另一个是浦园隔壁的西滨,都是“胡萝卜村”。从翔安隧道动工的那一刻起,浦园村2200多人的命运就因此改变了———从家门口出发,到岛内只需10分钟时间。
“我和我老婆连续五天都到岛内去。”拍照回来,46岁的李火炎一屁股坐下,忍不住透露了这个秘密。要知道,翔安隧道还未正式通车,他们算是偷偷地去,偷偷地回。
“我们组了一个摩托车队,每天傍晚6点多出发到岛内兜风,晚上9点多回来。”李火炎说,除了翔安隧道外,没什么事能让村里的人这么“疯狂”。
岛内上班村里住
浦园村人开始规划今后的新生活。翔安隧道将开通四条公交线路,其中一条线路途经9个村落,有下坂村、市头村、西坂村、湖头村、东坑村、洪厝村、钟宅村、林前村等,沿线居民可以在岛外居住、岛内上班。
地理位置上,浦园村并不是离隧道最近的村庄,隔壁的西滨村最近,正好在隧道上方。但从交通位置论,浦园村更近,公交线路出隧道的第一个站点,设在浦园村的肖厝自然村,“连地下通道都已经建好了。”村支书李建设实地察看过现场。
60岁的李为国有两个儿子,其中一个儿子住在高林,即将开通的公交线752路,可以送老李直达高林。“在家建房子比在岛内买房子便宜,如果以后孩子们要住在村里,到岛内上班,划得来。”李为国说。
跳过城镇直奔城市
也许是太高兴了,中午过后,李建设、李为国和李火炎三个人喝了点小酒,脸红扑扑的,神采飞扬。
能不高兴吗?翔安新城预计4月下旬开工,是翔安的新生,更是浦园的未来。浦园将和其它翔安村落一样,一起跳过城镇,直接迈向城市。
浦园村有3000多亩田地,已经被征用了1500多亩,其中,800亩用于翔安隧道及其连接线,700多亩用于新城建设。
胡萝卜是浦园人的摇钱树。按照一亩地年产值1.1万元计算,浦园一年的年产值达2000万元。翔安隧道加快了翔安农村的城市化进程,许多像浦园村民这样的翔安人,要考虑的是从农民到城市新农民的转型问题。
按照一亩地赔偿5-6万元的价格来看,一个四口之家可以获得20万-24万元。李建设说,这笔钱,村民们目前有两个打算:一是村民集资,购买土方车,参与到翔安的大开发大建设中去;二是建房子,未来翔安新城核心区将打造成滨海科技生态城,预计会有大量外来人口,可以用来出租。
整个翔安南部片区也将给当地居民带来就业机会,如制造业、港口物流等。
一场巨变,正在翔安村庄展开。
导报记者 吕寒伟/文沈威/图 通讯员 黄培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