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群众基础来看,这几年的开发建设,让翔安广大干部群众看到了新区的发展成就,享受到了发展成果,对推进岛内外一体化建设,进一步加快新区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热情高涨;岛内市民对翔安发展充满信心,为加速各类城市要素和人气集聚奠定了基础。因此,不论“天时”、“地利”,还是“人和”方面,当前翔安新区积极融入岛内外一体化的科学实践都存在非常有利的条件。
建区以来,翔安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新区开发建设全局,紧紧抓住省委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等重大历史机遇,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党委、政府的一系列决策部署,按照“规划指导、基础先行、产业推进、城区拓展、统筹协调”的开发原则,全力推进新区工业化、城市化。2009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5.79亿元,比建区时增长4.61倍,年均增幅33.28%;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82.94亿元,增长17.35倍,年均增幅62.41%;财政总收入8.48亿元,增长6.25倍,年均增幅39.11%;固定资产投资连续三年超百亿元;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幅在全市6个区中均位居第一,为当前积极融入岛内外一体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记者:的确,无论工业的壮大、基础设施的完善还是第三产业的活跃,翔安近几年来的发展成绩都是有目共睹的。那么,在融入岛内外一体化过程中,翔安是否也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
吴南翔:当然,困难和挑战也是我们必须正视和着力解决的。
一是翔安的基础相对薄弱。和岛内相比,甚至和岛外其他区相比,翔安的水电路污等市政基础设施相对滞后,产业等级不高,城市化率较低,经济发展水平与岛内相比差距较大。
二是人口素质有待提高。翔安大部分还是农村,受到客观条件所限,特别是由于教育资源的不平衡,新区群众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这也影响翔安融入岛内外一体化的进程。
三是就业保障任务艰巨。融入岛内外一体化,推进大开发大建设,必将涉及征地拆迁、海域退养,产生大量的退耕退养农渔民。解决不好他们的生产生活出路问题,不仅不利于新区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推进,更将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一大问题。但由于涉及人口较多,转产就业形势严峻,民生保障压力很大。
四是规划建设用地有限。目前,在我区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方案中,可用规划建设用地十分有限,每年新增的建设用地指标也不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新区的开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