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厂投产改变翔安供水格局
老蔡家有一眼井,口径1米、深七八米。1998年以前,他家的饮用水就全靠这眼井。不光老蔡家,东界社区家家都是如此。1998年,新店有了镇办小水厂,但水龙头里留出来的水时不时发浑,看着让人揪心,而且还时常停水,东界人还是离不了那眼井。后来井水水质普遍出了问题,大家不敢再用井水。老蔡说:“家家都买了许多水桶,镇水厂一通知停水,我们就赶紧把桶装满,储一次至少用大半天”。
翔安水厂建成投产前,翔安区乡镇小水厂林立,这些水厂规模小、各自为政不说,由于先天不足,制水工艺落后,水质、水压常常得不到保障。翔安水厂的建成投产,改变了整个翔安区的供水格局,如今翔安水厂每天向翔安供水2万余吨。翔安区10万余人的生活用水都依靠翔安水厂,占全区常住人口的一半左右。不仅水质、水压得到保证,而且各种供水服务都与岛内一样。
水厂建成助力翔安腾飞
翔安水厂建成投产,为翔安区今后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供水保障。作为厦门的东翼,近年来,翔安区的经济发展、城市建设速度不断加快,新的用水大企业不断涌现,用水量连年递增。近日,翔安南部新城城市设计优化工作着手开展,意味着厦门市“岛内外一体化”战略,已经从构想和概念进入了实质启动阶段。年轻的翔安新区又一次迎来了历史性的发展契机。在这种形势下,翔安水厂的建成投产更有着不寻常的意义,终期总规模40万吨/天的供水量可以保证“水尾”不会再拖翔安发展的后腿。
全市供水安全性进一步提高
一条全长21公里的原水输送管道去年年底已经铺设完毕,这就是东部输水工程,它连通集美大池和翔安水厂,使九龙江、坂头水库、汀溪水库都成为翔安水厂的原水供应水源,保证了翔安的用水量和用水安全。本岛与翔安供水干管互通工程也已经如火如荼地展开,明年可望完工,这个工程将铺设一条长达24公里多长的自来水管道,从岛内的高殿水厂,经过翔安隧道,接至翔安水厂。这两个工程,以翔安水厂为契合点,使厦门市的环状供水体系更加完善:一旦东部缺水,本岛可以直接输送自来水到翔安补给,而如果岛内供水出现问题,翔安又可以通过这条管道反哺岛内,使厦门的供水实现四通八达,东西部可以互相救济,左右逢源,厦门城市整体供水系统的安全性将得到进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