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误区 把幼小衔接当孤立过程
据记者调查,大多数家长对孩子的幼小衔接问题很重视。不过,大多数家长认为,所谓幼小衔接,就是让孩子从幼儿园顺利过渡到小学就好了,幼小衔接是一短期过程。王哲红认为,这是一大误区,幼小衔接并不是一个孤立的过程,家长不仅应关注现在,更应关注孩子今后成长中的各种需求。
王哲红说,她经常到幼儿园给家长们谈幼小衔接的问题。见到家长,她都会问这样一个问题:你知不知道,20年后你的孩子需要什么?对于这一问题,家长们都显得非常茫然。
王哲红说,问这样一个问题,意在探讨孩子的培养目标。很多家长没有明确的培养目标,只知道让孩子升学、择校、考高分。因为没有明确的培养目标,家长们在孩子即将上小学前往往非常恐慌,只好天天带着孩子跑补习班,生怕落于人后。事实上,这种做法是非常短视的,对孩子的最终成才没有益处。
忙着学前给孩子补知识
这个暑假,为了让孩子能提前适应小学一年级的生活,大多家长都给孩子报了学前培训班。而孩子们也在家长们的这种关爱下,在各种补习班中来回奔波。
跑补习班对幼小衔接有没有好处?王哲红认为,幼小衔接所需要的不是知识的储备,但很多家长在上小学之前填鸭式地向孩子灌输本该在小学里学到的知识,这是一种拔苗助长的做法,危害很大。
首先,孩子在进入小学之前就学会了本该在入学后学到的知识,这使得小学生活在他们眼中失去了新鲜感和神秘感。一个严重的问题随之产生:一进来就发现老师在炒冷饭,他们自然失去了学习的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小学教育中最重要的东西。
其次,教书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技术,很多幼儿园和培训机构的老师并不具备这样的技术,就提前把小学的知识教给了孩子。比如,有家长带孩子来报名时很得意地说:我的小孩已经学会了20以内的加减法。但在教学中发现,不少孩子并不懂得运算背后的算理,只是学会了背诵语言符号,比如听到“5+5”就条件反射地报出了“10”。小学老师为什么要花一整个学期来教20以内的加减法?其实要教给孩子的,就是真正的算理。
因此,学前补习往往会引发孩子的厌学情绪并促使他们养成不良的学习习惯。然而,不少家长没有意识到这些问题,他们本想把孩子教好,却比没教还糟糕。孩子好比是一块布,本来可以在小学里被裁成好衣服,但如果已经被裁成了不合适的衣服,就很难拆了再改。

台海网(微博)8月4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魏文/文 梁张磊/图)昨天、前天,是小学报名时间。宝贝就要上一年级了,作为爸爸妈妈的你们,是不知所措还是胸有成竹?如何才能让孩子实现从幼儿到小学生的顺利转变? 厦门市鹭江新城小学校长助理洪盈老师提醒说,在剩下的假期里,帮助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