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网(微博)4月19日讯 (海峡导报记者 沈彦舒 梁张磊 实习生 王思琦 文/图)一把琴,有二胡和中胡的琴筒,用小提琴的演奏方式,拉出来的却是二胡的音色?你没看错,这就是72岁的陈德源花了十几年时间自创的“组合胡琴”。前天晚上,陈德源带着这把“神器”,在鼓浪屿音乐厅举行了“老人的回顾与寄托”组合胡琴和小提琴独奏音乐会。
“这把琴从构思到现在,怎么也有十几年啦!”陈德源告诉导报记者,自己从小就喜欢音乐,二胡是中国的传统乐器,它在表达哀伤情绪的时候,效果很好,是我们中国人喜欢的声音。“但是二胡有缺点啊,它只有两根弦,音域不够广,给二胡作曲很难,我就想到了把二胡和中胡结合起来。”
为了制作组合胡琴,陈德源下了不少功夫:“你看到的这一把琴,我都记不清是第四代还是第五代啦,第一把已经在博物馆躺着了!”原来,把二胡和中胡结合起来,看似简单,实际上却有很多难题要攻克,光是一个小小的琴马,就反反复复做了几十个。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多年的改进,陈德源的组合胡琴已经可以很好地保留二胡原有的音色,还能不受调式、调性的限制,随意去发挥和创作。陈德源向导报记者演示,同一首曲子,在这把琴上有好几种演绎方式,高音版清亮,低音版凄婉,拨弦时的清脆,都能够很好地表达。不过,尽管组合胡琴已经能保留二胡的音色,陈德源还不满意,“我还要再做一把新的,把它音量小的毛病改掉。”
为了配合这一把“神器”,陈德源还自学电脑作曲软件,专门为它创作了不同的乐曲。“打日本鬼子,上世纪60年代的激情岁月,还有钓鱼岛问题,我都拿来写点曲子,抒发自己的感情。”陈德源说,因为自制的组合胡琴只有自己会演奏,所以要专门为它作曲,还要为它开一场独奏会。
独奏音乐会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回顾,演奏了一些喜闻乐见的传统乐曲,也描绘出了对火红年代的怀念和感慨;第二部分是寄托,揭露了日寇侵略中华的历史,激励青年们要奋发图强,努力学习,勤奋工作,为创造更美好的明天而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