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厦门 >> 鹭岛聚焦  >> 正文

爱心再出发 插上梦想的翅膀

海峡导报携手虎溪岩寺共同开启2024年爱心助学行动

www.taihainet.com 来源: 台海网 钱玲玲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台海网8月20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钱玲玲)爱心流淌,汇聚成河。善举长在,泽被学子。又是一年暑假,又到了爱心相约的日子。

  这个假期,很多同学收获满满,他们用孜孜不倦的努力,交出了亮眼的成绩单,即将开启新殿堂的大门;也有一些同学却因为种种原因,暂时面临生活困难,求学之路遇到了阻碍。

  但是,不要怕!为了帮助更多的困难学子顺利求学,海峡导报携手虎溪岩寺共同开启2024年“帮我一把我能飞”爱心助学行动。我们将汇聚社会各界爱心,帮助同学们在青春的征程上扬帆起航,飞向更高更远的地方。

  从2004年暑假的一封求助信出发,今年海峡导报爱心助学活动进入第21个年头。在过去的20年里,通过这个平台,社会各界的爱心源源不断汇聚而来,累计募集善款约1500万元,资助了来自厦门漳州龙岩,以及四川、湖北等地约800名困难学生,帮助他们完成学业、圆梦大学。如今,“帮我一把我能飞”爱心助学活动已成为厦门最有影响力的慈善品牌之一。

  实现中国梦是一场历史接力赛,新时代青年要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展现自信自强、刚健有为的精神风貌。

  接下来几天,我们将集中报道一批优秀学子的励志求学故事。尽管命途多舛,他们仍然昂首挺胸、奋斗不止,展现青春作为、彰显青春风采、贡献青春力量,奋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欢迎社会各界爱心单位、爱心人士伸出援手,与我们一道,为学子们插上梦想的翅膀,共筑大爱之城。

陈凯祺

学校:湖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智能建造专业/(新学期)大一

奋力拼搏从不轻言放弃

  400米赛跑项目,很难,是速度、耐力和意志力的绝对考验。今年18岁的陈凯祺,却热衷于挑战这个逼近无氧极限的项目。“这是对自我极限的挑战。”他说。

  不服输的拼劲,让他在厦门外国语学校高中的田径赛场上突破极限,最终登上领奖台。

  这个喜欢跑步的大男孩,在高考这场“马拉松”式的长跑中,同样光彩夺目——以642分考入湖南大学。这个9月,他就将背上行囊,向着梦想继续奋斗。

  凯祺的家,在集美区集美街道岑西社区的一幢民房里。记事起,父亲就因为身体原因,没了工作,如今靠着偶尔送送外卖,贴补家用。

  为了照顾家里和上小学的弟弟,母亲也把“全职”导游改成了“兼职”,勉强支撑日常开支。

  尽管家中艰辛,但父母仍倾尽全力,为凯祺留下了快乐的童年时光。凯祺说,他是坐在妈妈的自行车后座上,听着她一遍又一遍的《题临安邸》与《饮湖上初晴后雨》长大的。

  “纵有疾风起,人生不言弃!”这是凯祺日记里的一句话。他早早懂事,养成了严于律己、持之以恒的性格。

  高中时,面对物理、化学的不适应,一度落下了进度。但他拿出了跑400米的狠劲,每个知识点逐个击破,经常熬读到深夜。

  昏暗的灯光、专注的神情,手中的笔、桌上的题,擦出知识的火花。他靠着一点一滴的探索,一步步打磨和完善着自己的知识体系。

  如今刚高考完,凯祺也没有停下学习的脚步。除了研究智能建造领域,为未来的大学生涯打基础,他还在家里埋头自学“导游从业资格证”。他也想考一本证书,像母亲那样兼职当导游,到了大学就可以勤工俭学,为家里减轻压力。

  “少年,在屈指可数的日子里,请在尘埃落定前奋力一搏!”凯祺在日记里还写道,“一定不能辜负父母,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他们的付出没有白费,以此来报答他们多年的培育。”

陈洁

学校:龙岩学院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新学期)大一

逆境成长不向命运低头

  这是高考后的暑假,陈洁却比高三还“忙”。

  这一边,她忙着在机构里打零工,努力为自己挣一点大学的学费。另一边,她还得在两家医院“来回跑”——卧床多年、多病缠身的父亲,半个月前又住院了,陪护、检查都得有人陪着。而年迈的爷爷也被查出肿瘤住院了。两个病号,相隔岛内外,住院办理、病理检查,都离不开陈洁这个“准大学生”的陪同。

  陈洁的家,在灌口镇东辉村坑洋社。一幢古旧的条石厝,三代同堂,收拾得干净整洁。

  要是母亲和奶奶都去医院了,她就得肩负起照顾幼儿园妹妹的任务。拖洗地板、整理屋子、做饭炒菜,她的动作干净利索。

  若是一切照常,陈洁的父亲或许还在厂里上班,是名电工,收入稳定。母亲是一名环卫工人,早出晚归,虽然日子艰辛,但三代同堂,生活和美幸福。

  小时候,陈洁就乖巧懂事,7岁时就能主动帮父母下米煮饭。

  她还多才多艺,中国舞考到了5级,初中时凭拉丁舞团体表演,获得市级比赛的第三名。语言能力颇有天赋的她,上过电视,得过闽南语讲古比赛佳绩。

  在海沧实验中学读高中时,她不仅得过中英文书写比赛的名次,还凭着作品《小巷说》,拿下了学校举办的厦门澳门两校联合征文比赛一等奖。

  但天有不测风云。接二连三的噩耗,让这个家庭“雪上加霜”。“这一年,我成长了很多。”陈洁说,高三这一年,繁重的学习压力、家庭的变故,难以承受之重,压得她几乎喘不过气。

  但生活的苦难,没有击垮这个花季少女。坚强的心,让她更加不屈。

  陈洁在逆境中坚韧成长,历经洗礼,和家长、老师、朋友积极沟通后,重振旗鼓,最终以492分,考上了龙岩学院网络与新媒体专业。

  不忙的时候,陈洁也会畅想未来的大学生涯。她希望还能发挥自己的语言天赋,持续提升英语学习能力,将来有机会还能当个英语老师,摸索出一条自己的道路来。她说:“这也是爷爷希望的。”

范馨蓝

学校:杏南中学/(新学期)高一

握紧画笔描绘美好未来

  聊起画画,她就格外兴奋,眼中总是闪着光,笑容也多了起来。她是15岁的范馨蓝,下学期,就将从杏南中学后溪校区升入高中部。

  日前,在集美区后溪镇龙山社区岩平二里家中,导报记者见到了馨蓝。

  彼时,她正架起画板,握着画笔,准备画画。一聊起她钟爱的“画画”,她就打开了话匣子。

  幼儿园时,范爸爸就发现了馨蓝的绘画天赋,画画的兴趣还特别浓厚。

  为了寻找良师,给馨蓝创造更好的条件,范爸爸在市少年宫争到了一个宝贵的名额。从此,馨蓝就开始了地铁跨岛的学画之路,乐此不疲。“画画需要观察生活、积累素材,而坐地铁是最适合的时光。”她说。

  热爱画画的馨蓝,在集美学村文化艺术节集美区中小学学生现场绘画比赛获初中组一等奖,在区第十届“竹韶杯”现场美术绘画比赛获初中组二等奖。

  班级的黑板报也是她的“画板”。“画画还让我认识了很多朋友,更快融入了集体。”馨蓝告诉导报记者。

  对她来讲,画画是件很奇妙的事情,哪怕心情沉郁,只要拿上画笔,心情就无比美好,沉醉其中更是经常忘了时间,更忘记了成长的烦恼。

  范爸爸当过兵,现在是一名石材销售员。无奈行业不景气,收入微薄。一家六口人的重担,还有房贷的压力,都落在了他的身上。但是,范爸爸十分乐观。“船到桥头自然直。”他说。

  尽管学历不高,但是范爸爸乐于学习,还以身作则,自学函授课程,带动家里的学习氛围。有空的时候,他也会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给孩子们做榜样。

  乖巧的馨蓝也在耳濡目染下热爱学习,特别是喜欢在英语歌里学习陌生的词汇,这也让她在英语阅读理解中更加得心应手。

  面对即将到来的高中生涯,馨蓝说,希望可以努力学习,考个好大学。她希望未来能以热爱的画画为生,改变家庭的现状。

陈学林

  学校:福建江夏学院智能建造专业/(新学期)大一

勤学苦练拼出幸福生活

  巴黎奥运会上,中国举重队让世界再度见证“中国力量”。

  而在后溪镇龙山社区的家中,热爱健身的18岁大男孩陈学林,也每日坚持。“健身不仅让我变得更强壮,也让我变得更加自信。”他说。

  今年高考,在厦门十中就读的陈学林,以物化生530分,考上了福建江夏学院。选择的专业,和陈凯祺同学一样,也是智能建造专业。

  近年来,“智能建造”这个新词逐渐被大众所熟知。陈学林说,“智能”是未来发展的趋势。之所以选择智能建造专业,就是想用所学知识,在未来的智能建造与新型建筑工业中大展拳脚。

  陈学林是个“理工科男生”,物理、生物、化学都是他喜欢的学科。

  他曾于去年参加的第三十二届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福建省赛区竞赛荣获厦门市三等奖,还多次在校内获得年段物理类优秀奖,拿过生物、化学的单科状元。

  学林说,能考上大学,还要感谢初二时的努力。“那时候不认真,成绩起伏很大,家人都为我着急。”他说,在家长和老师的帮助下,他幡然醒悟,奋起直追,终于把年段排名从120多名提升到了40多名,提升了80个名次。

  而毛主席勤学不辍、手不释卷的事迹,也在后来激励着他,让他在学习和生活中都变得独立和自律。

  对学林来说,英语学科目前还是他的“软肋”,利用这个暑假,他积极攻读,希望变得更强。“我希望以后通过自己努力,让父母不那么辛苦,减轻他们的负担。”学林说。

陈露

学校:厦门十中/(新学期)高二

宝藏女孩绽放多彩青春

  看着腼腆的她,精彩不止一面。

  “吧唧托”“痛包”“流沙麻将”……这些看着陌生的“二次元”词汇,她却如数家珍。而富含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风”文化,也是这个17岁少女的心头好。

  她叫陈露,新学期就是厦门十中高二的学生,也是校“国风社”的成员。

  陈露的家,在集美区杏滨街道康城社区。导报记者见到她时,她正在家中制作动漫“周边”。

  剪刀、热熔胶、丝带、珠串……心灵手巧的她,堪称“宝藏女孩”,做起“二次元”和“国风”周边衍生品,自是不在话下,小半天就能做好一个,有时候还能在二手平台赚点生活费。

  更早以前,陈露的笑容更多。去年体育中考的前一天,家中突遭变故——爸爸的意外去世,让这个家庭蒙上了阴霾。

  坚韧的陈露,坚强完成了中考。这一年来,她也和妈妈、弟弟一起,互相鼓励,互相支持,一家人逐渐走出阴霾,重新拥抱新的生活。

  妈妈的收入不稳定,帮外婆做点小生意,贴补家用,闲下来就去零食店打零工。陈露心疼妈妈,回家总会帮着做家务,帮妈妈分担压力。在她的“传帮带”下,弟弟也十分懂事,已经是能独当一面的“小大人”了。

  陈露说,她喜欢打羽毛球,“每一次挥拍都感觉无比畅快,仿佛把压力都挥走了”。她的偶像是林丹,她说,赛场上的林丹,身上总有股不服输的劲。

  在学业上,陈露始终发奋刻苦。权衡利弊后,她选择了全文科的“史政地”方向,这或许也暗合了她对传统国风文化的喜爱。

  相比唐制汉服的华丽、宋制汉服的温婉,陈露更喜欢“宿命感拉满”的战国袍。“感觉穿上去会特别帅气。”她说。

王继豪

学校:杏南中学后溪校区/(新学期)初三

追风少年点燃科创梦想

  一封封获奖证书,和一块块奖牌,都是15岁的王继豪越来越自信的能量来源。

  新学期,继豪就是杏南中学后溪校区初三的学生了。科技创新教育是杏南中学最大特色之一。在杏南中学浓厚的科创学习氛围中,继豪可谓“如虎添翼”,他的科创梦想插上了双翼。

  继豪家住后溪镇龙山社区。妈妈独自一人,拉扯大他和妹妹。生活本就艰辛,妈妈的收入还因为公司的不景气而每况愈下。

  不过,让妈妈欣慰的是,继豪自小就乖巧独立。“他的学习,从来不用我操心。”妈妈笑着说。

  小时候,继豪喜欢玩拼图,一玩就是小半天。稍大一些时,他就在家里鼓捣电脑。专注力和对电脑的钟爱,也让继豪在初一时被信息课老师相中,获得了加入校科创队伍的机会。“家里没条件让他上编程课,还好学校给了他机会,没有埋没他的天赋。”妈妈说。

  在科创领域里,继豪“如鱼得水”,学习编程,为机器人赋予“智慧”,让它们完成各种任务。“每次让机器人达成一个小目标,就非常有成就感。”继豪说,面对失败,他也会在老师的指导和团队协作中,沉着应对,不断调试,既锻炼了思维能力,也能享受发明创造带来的乐趣。

  继豪格外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科创培优学习机会。他还经常代表学校参加科创大赛,获得了市青少年电脑机器人竞赛综合技能项目三等奖、区中小学人工智能初中组二等奖等荣誉。

  这些科创荣誉的取得,给足了继豪信心,让他更加用心地投入其中。此外,继豪的成绩也十分优秀,名列年段前列。在体育运动方面,他也出类拔萃,两次拿下校跳远亚军佳绩。

  继豪这个少年,还喜欢骑行,享受骑行的畅快。如今,这个“追风少年”正目光坚定,朝着他的科创梦想毅然前行。

爱心助学捐款方式

爱心助学捐款账户

  户头:厦门虎溪岩寺

  开户银行:工商银行厦门金融中心支行

  账号:4100021209024904460

  咨询电话:海峡导报热线968801

(捐款请备注:海峡导报爱心助学)

相关新闻
20年之约把爱送到家!海峡导报“爱心到家”助学行动将社会各界的关爱送进多个社区

▲蔡塘幼儿园为金安社区两名大学生送上小朋友亲手制作的手工艺品 ◆为金安社区两名大学生颁发助学金 ▲为浒井社区两名中小学生颁发助学金 ◆为嵩屿街道两名学生颁发助学金 ▲贞庵村学生彭耀萱对自己的未来信心满满 ◆慰问凤祥社区残疾学生高铭 ◆与三乡社区学生及家长交流座谈 ▲为...

爱心助学 圆梦金秋 漳州龙海发放助学金100万元

爱心助学,圆梦金秋。8月23日,漳州市龙海区慈善总会举行2023年扶贫助学金颁发仪式,共发放助学金100万元,帮助全区250名困难学子圆梦大学。 仪式上,龙海区慈善总会、爱心企业代表等为受助学生颁发助学金,勉励莘莘学子锐意进取,争取以优异的成绩回馈社会、建设家乡。受助学生纷纷表示,将常怀感恩之心,努力学习,不断进步,以实际行动回报社会。“今天能参加扶贫...

厦门“爱心奶奶”再捐10220元助学

台海网8月24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陈颖娴/文 陆军航/图)“奶奶今年90岁了,老了什么都不会,看到海峡导报报道的爱心助学活动,很感动,要把祝寿现金都拿出来资助我们的准大学生。”近日,厦门“爱心奶奶”王丽华在江头街道江华社区向厦门市教育基金会捐赠助学款10220元,定向捐助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