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厦门 >> 鹭岛聚焦  >> 正文

一纸风行传递两岸真情 矢志笃行沟通两岸民意

《海峡导报》创刊25周年创造了诸多第一 成为推动两岸融合发展的重要媒体力量

www.taihainet.com 来源: 台海网 钱玲玲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海峡导报社社庆当天签订了一系列战略合作协议,将携手社会各界积极弘扬闽南传统文化,全力推进海峡两岸融合发展,同心绘写两岸和平崭新篇章

  台海网3月11日讯 (海峡导报记者 钱玲玲 崔晓旭 曾宇姗/文 沈威 陆军航/图)临海、听风、读两岸。25年来,从一纸风行走入千家万户,到欣欣向“融”共赴“媒”好春光;从“纸与笔”走向“光与电”,再到“文化出海”、沟通世界……

  3月9日,由福建日报社(报业集团)主管主办的《海峡导报》创刊25周年活动举行,福建日报社(报业集团)党组成员、副总编辑兰锋出席活动并致辞,海峡导报社社长林世雄、总编辑陈创业、副总编辑钟金华、社委林靖东带领全体员工,与读者朋友、台商台青、企业家们及诸多战略合作伙伴一道,共同见证两岸文化交流、融合发展的历程和成果。

  25年,对于一个人来说,是成长、成熟、收获的岁月;对于一份报纸来说,是坚守、创新、发展的历程。

  《海峡导报》因台而生,1999年3月9日在厦门创刊,是全国唯一以对台宣传为特色的综合性都市生活报。25年来,《海峡导报》始终扎根厦门,深耕闽南,辐射海峡。一路步履铿锵、一路砥砺前行,从开办最早对台的都市报,到打造“台海网”等网络传媒旗舰;从孵化福建第一个粉丝破千万的官方抖音号,到建成全省第一家全方位应用视频传播矩阵;从读者规模突破30万,到收获全网超5500万粉丝;从致力推动两岸民间盛事,到成立福建首个“海峡国际传播中心”,成绩斐然,硕果累累,已逐步成为推动两岸融合发展的一支重要媒体力量。特别是近年来面对媒体格局深刻变化带来的一系列挑战,《海峡导报》迎难而上,转型升级,成效良好。

  25年来,《海峡导报》始终秉持“传递两岸真情,沟通两岸民意”的宗旨,见证了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历程,记录了无数感人的故事,成为连接两岸同胞情感的重要桥梁。

  活动现场,全国台企联农业工作委员会首席顾问蔡金山、两岸大湾区链上两岸研究所所长许景云、全国台湾同胞投资企业联谊会常务副会长庄久毅等众多台商、台胞,以及宝岛帅女生、网红黄恺嘉(阿嘉)等台青专程赶来,深情回忆了多年来与《海峡导报》的深厚情谊,讲述与导报一路携手并进,在祖国大陆寻根追梦、安居乐业,共享新时代的美好生活。

  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中国记协、中国广协报刊委员会、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省委台办、厦门市委宣传部、厦门市台办、厦门市台商协会、厦门市广告协会、中华台商经贸交流协会(中国台湾)发来贺函;朱立伦、洪秀柱、柯文哲、宋楚瑜、郁慕明、吴成典等台湾政要发来贺词、视频,为《海峡导报》送来诚挚祝福。

  不仅要回顾过去,更要展望未来。当天,海峡导报还签订了一系列战略合作协议,将携手社会各界积极弘扬闽南传统文化,全力推进海峡两岸融合发展,同心绘写两岸和平崭新篇章

  现场举行了表彰先进环节,为先进个人和团队颁发奖状,为即将开启的新征程奏响序曲。在未来的日子里,《海峡导报》将继续坚守初心,不断创新,努力成为两岸交流的重要平台,为增进两岸同胞的相互了解和友谊,推动两岸融合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

领导寄语

在两岸融合发展中唱响好声音、澎湃正能量

兰锋 福建日报社(报业集团)党组成员、副总编辑

  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征程更需新作为。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也是新福建建设10周年。希望《海峡导报》作为两岸融合发展重要的见证者、记录者和推动者,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坚持守正创新,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扎实推进新闻宣传、媒体融合、产业拓展等各项工作,在新起点上展现新气象、力求新作为。

  要坚持为两岸融合发展鼓与呼。发挥《海峡导报》两岸特色品牌优势,抓住福建探索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等机遇,紧扣“海峡、海丝、海洋”特点,全面提升“台海网”、《海峡商业》等全媒体矩阵的内容质量,积极探索两岸新闻交流合作新路径,建强“海峡国际传播中心”,在两岸融合发展中唱响好声音、澎湃正能量。

  要坚持用先进文化凝聚思想共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鲜活用好闽南文化资源,大力开展福文化、闽人智慧、海洋文化等主题文化宣传,深入开展两岸重要交流活动以及中秋博饼、海峡书院等民间文化交流活动,深化推进闽南文化数字传播平台建设,让积极向上的文化产品占据主导地位,不断促进两岸同胞情感融合心灵契合。

  要坚持以多元创新推动媒体深度融合。积极践行“以党媒定位、在全媒发力、向泛媒进发”的发展思路,着力以创新体制机制激发机体活力,以加快新技术运用形成新质生产力,以运营政务产品、承办重要活动延伸产业链条,加强全媒队伍建设,构建全媒传播体系,进一步推动《海峡导报》转型、突破、发展。

提升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开创导报新时代新辉煌

林世雄 海峡导报社社长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我们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共同庆祝《海峡导报》创刊25周年。作为全国唯一一张对台都市报,《海峡导报》始终以“窗口 桥梁 试验田”为办报目的,以对台宣传为办报特色,勇立潮头、砥砺奋进,成为两岸融合发展的见证者、记录者和推动者,在福建省乃至中国大陆媒体界,创造了诸多第一:

  全国最早且唯一以对台宣传为主的都市报;开办全省第一家、全国唯二以对台传播为特色的专业新闻网站“台海网”;创办第一份在台湾发行的繁体字财经杂志《海峡商业》;第一次将中秋博饼活动推向海峡两岸成为每年民间盛事;率先提出打造台胞台企登陆的第一家园报;福建省第一个粉丝破千万的官方抖音号,第一家全方位应用视频矩阵传播;成立福建省首个面向国际的“海峡国际传播中心”……

  一个个“第一”,走得扎实有力,见证《海峡导报》从纸媒到融媒的媒体发展历程。站在新的起点上,《海峡导报》一定会在上级各有关部门、福建日报报业集团领导下,进一步提升干事创业的精气神,以拼的姿态、抢的劲头,努力争优、奋勇争先、全力争效,向改革要活力,向创新抢先机,向市场要机遇,靠技术育动能,靠团结要力量,奋力锻造导报新特色,推出更多更优秀的融媒体作品,把祖国大陆欣欣向荣的景象推介到台湾去,把《海峡导报》办成受台湾民众、海内外读者观众喜爱的媒体,开创导报的新时代、新辉煌。

读者心声

坚持讲好两岸故事持续为两岸交流作贡献

黄恺嘉 读者代表、台湾青年网红

  今年是我来到大陆发展的第三年,还记得2021年初来乍到时,受到《海峡导报》的邀请参与了台湾青年助力乡村的活动。我们一起到了甘肃,那是我黄河梦开始的地方,隔年夏天我完成“台湾青年溯源黄河”的梦想,花费81天走完沿黄河的9省份。

  当我走到黄河源头时,内心百感交集,我们自始至终处在同一个中华文化圈中,如同两岸关系始终同根同源。“台湾青年黄河游记”主题活动顺利完成,离不开导报在整个过程中给予的支持与帮助,感谢导报愿意助力一个小小台青实现大大的寻根梦想。

  我创立“云来集文旅”的核心理念是“弘扬中华文化,讲好两岸故事”,这与《海峡导报》的宗旨也不谋而合,我们都希望能为两岸人民带来丰富的资讯,促进两岸同胞的交流。每年,导报都会举办两岸七夕牵手会、中秋博饼活动、两岸茶文化季等一系列活动,对促进两岸文化交流及两岸同胞心灵契合作出很大贡献。

  近来,导报在社群媒体运营上也越来越亮眼,海峡导报脸书官方账号时常会发布引发两岸网友讨论的热门话题,这实际上是以年轻人的方式吸引年轻人的关注,进而唤起年轻人的同理心,为新时代媒体传播形成了一个优秀样本。

员工感言

在热爱中全力以赴披荆斩棘走进融媒时代

蔡力 优秀员工代表、闽西南新闻中心主任

  我在福建日报报业集团已经工作了26年,是《海峡导报》创刊后的第一批老员工。1999年,我们开启了福建省第二张都市报挺进闽南的历史,厦门总部和泉州漳州几个记者站相继建立起来,都市报像花儿一样在福建大地上绽放了。

  漳州记者站是我一手建立的,那年我30岁。在漳州广袤的十个县市区土地上采访,只有我一个人。记得有一次到平和的山里采访,我一个人搭汽车到县城,再打摩的到村里,然后在村里再找个摩托车突突突地上山……

  虽然是一个人的记者站,但跑的新闻不能丢。2004年《海峡导报》创刊第五年,就有第一个中国新闻奖!第十三届中国新闻奖三等奖《台湾直升机送龙海渔民就医》,作者是我。

  就这么一路披荆斩棘,我们走到了融媒体新时代。新时代给有梦想的人新要求,我也在把这项事业逐步传帮带给新的年轻人。《海峡导报》有老一辈记者的坚韧,也有新一代记者的激情,我们都在热爱中全力以赴,不断探索前行,再谱新篇章。

回顾过去

表彰优秀员工和团队再接再厉再攀新高峰

  过去的一年,《海峡导报》的记者编辑们在新闻一线冲锋陷阵、捕捉时事热点、传递真实声音;行政后勤和运营人员也在幕后默默奉献,在市场推广、经营管理等方面作出了卓越成绩,为海峡导报社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2年3月,海峡导报率先全省创立海峡国际传播中心,运行一年多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2023年6月被国家新闻出版署评为第三届中国报业深度融合发展创新案例,全国仅60案例获奖。海峡导报排名第十,是全省唯一一例。

  在刚刚结束的2023年度全国报刊传媒经营大会上,海峡导报荣获四项大奖。其中,海峡导报社荣获2023年度全国报刊传媒经营工作“金推手”优秀单位;闽西南全媒体中心荣获经营管理优秀团队;贵州国台博饼项目和“就业夜市”直播带岗项目均获融媒体创新经典案例。

  活动现场,报社颁发了第三届中国报业深度融合创新奖、全国传媒经营“金推手奖”,同时表彰在工作中表现突出、成绩卓著的同仁们,鞭策全体员工在未来的日子里再接再厉,再攀新高峰。

展望未来

开展系列战略合作共绘两岸和平篇章

  回顾海峡导报社发展的25年,既经历了都市报在纸媒时代辉煌的15年,也经历了全媒体时代融合发展的10年,站在新的起点上,面临媒体融合进入深水区,海峡导报社也在不断探索与创新。

  活动当天,厦门三太子少年艺术有限公司、福建省妈祖文化促进会/厦门市两岸妈祖文化交流协会、厦门海沧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福祥海峡两岸中心(厦门福祥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福建省莆田市慈联路通投资有限公司(福建省闽台产业融合发展基金厦门办事处)分别与厦门海峡导报发展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关系,携手开拓发展新局面,共绘两岸和平篇章。

  厦门三太子少年文化艺术有限公司将与海峡导报整合各自优势,在研学、演出、文旅、运营、宣传等方面积极开展项目合作,弘扬闽南传统文化,传承非遗闽南历史内核与文化魅力。

  福建省妈祖文化促进会/厦门市两岸妈祖文化交流协会将携手海峡导报在举办两岸交流活动、两岸青年赛事、文旅、运营、宣传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共同促进两岸文化交流、心灵契合。

  作为厦门市海沧区属国有独资企业,厦门海沧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将与海峡导报在文旅、物业、电商、招商、运营、宣传等方面建立合作,共同服务本土市民美好生活,促进海峡两岸融合发展。

  福祥海峡两岸中心(厦门福祥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将与海峡导报携手打造海峡两岸融合发展产业园、海峡两岸直播基地、两岸特色文旅产品,并充分利用两岸影视音乐、短视频、文旅、青创、原创歌曲、两岸特色商品电商等,打造海峡两岸融合发展的可持续平台。

  作为中国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服务促进会副理事长单位,福建省莆田市慈联路通投资有限公司(福建省闽台产业融合发展基金厦门办事处)将与海峡导报围绕对台宣传、两岸交流、投资管理、基金募集、融合发展等进行深入合作,开展投资业务,拓展两岸产业全价值链合作,帮助台胞台企紧抓福建发展新机遇、融入新格局、分享新红利。

相关新闻
蔡睿:两岸龙的传人携手奋进,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共绘点睛之笔

中国台湾网北京3月10日讯(记者 尹赛楠)“大家可能注意到,我今天戴了一条红色的领带,因为今年是我的本命年——龙年。”3月10日上午,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第三场“委员通道”上,全国政协委员、台盟辽宁省委会主委蔡睿“压轴”受访。   全国政协委员、台盟辽宁省委会主委蔡...

台湾代表团举行开放团组活动 深化两岸融合发展 增进两岸同胞福祉

3月9日上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台湾代表团举行开放团组活动。代表们围绕两高报告、两岸融合发展等内容发言讨论。 代表们讨论两高报告,并围绕如何增进台湾同胞福祉,尤其是司法方面的权益积极建言。 全国人大代表 陈云英:在强化各级法院跟台联系统的联络协调方面,最高法院研究室跟台联台胞事务部建立了沟通机制。尤其在各省都建立了沟通机制,使得现在遍布全国...

从恶性撞船到歧视陆配,民进党“抗中”思维危害两岸

引发两岸动荡的“2.14”恶性撞船事件,目前还在善后处理。但纵观整起事件,处处显露出民进党当局所持的“抗中保台”思维和鼓吹“两岸互不隶属”的“台独”论调。 正是在这种“抗中”思维之下,“2.14”恶性撞船事件至今真相未明,有关善后的沟通商谈也举步维艰,难以达成有效共识。对遇难者家属及两岸同胞感情造成深度伤害,更让两岸关系紧张不安。 不仅如此,在岛内...

韩国瑜参加工商总会春酒,提及两岸之间要有和平的环境

台立法机构负责人韩国瑜昨日出席台湾工商总会春酒,并透露重返政坛后,他常思考如何让政治界跟企业界能合作,联手打造更好的经商环境。 韩国瑜在致辞时表示,自己从政很早,32岁进入政坛,然后进入立法机构后又离开政坛,后又回来政坛,常在思考如何让政治界跟企业界能合作,联手打造一个更好的经商环境。他如果是企业家,一定希望“政府”能创造经商的环境跟条件,他...

心心相连,融融与共!两岸同胞“益”起同行,用志愿服务传递温暖融化“坚冰”

“希望这种志愿活动、公益活动越来越多,两岸同胞共同热心公益事业,用真实故事融化两岸‘坚冰’。”北京大学台籍教师,“台胞之家志愿服务队”队长陈文成期盼着。   空灵缥缈的合唱,传递着美好的希望;清纯灵动的嗓音,让边疆澄净的月色照入人心……在“台胞之家志愿服务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