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厦门 >> 鹭岛聚焦  >> 正文

有借款录音,50万为何要不回?两位六旬老人因借贷纠纷对簿公堂

www.taihainet.com 来源: 台海网 陈捷 曾艺轩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台海网10月21日讯 (海峡导报记者 陈捷 曾艺轩 通讯员 张明梅)遭遇民间借贷纠纷,如何保护“老有所养”?重阳节前夕,湖里法院发布一起涉老民间借贷纠纷典型案例,指导老年人维权。

  老王和老高是相识几十年的好友。不料,近日这两位年过六旬的老人却因为民间借贷纠纷对簿公堂。原来,2017年,老高向老王分三次借款9万元、2万元、5万元,均是现金交付,双方签订了三份借条。其中,9万元的借条将老高写成出借人,老王写成借款人,只写了每月初付息,但未写明具体利息金额;2万元的借条约定利息每月300元,借款期限2017年12月1日至2018年3月30日;5万元的借条约定利息每月750元,借款期限2017年12月15日至2018年3月14日。老王主张老高还有向其借一笔50万元的款项,也是现金交付的,但没有借条。老王提交了一份今年4月其与老高的通话录音,主张老高还欠其66万元。录音中,老王:“我孩子问你到底欠我多少钱?”老高:“总的不是66万吗?就是啊,那你怎么还问我?”

  老高认可三笔有签订借条的借款,也认可双方均约定1.5%的月息,三笔借款都有扣头息,实际收到的三笔借款本金为88650元、19700元、49250元。老高表示,后面两笔借款虽然已经过了诉讼时效,但其同意还款也同意支付利息。

  不过,老高对50万元借款不认可。他认可录音的真实性,但主张其在录音中讲到的66万元,仅是确认老王有对外出借66万元,自己并非50万元的借款人。老高说,老王的50万元借款实际上是出借给了案外人林某。

  庭审中,老王表示该笔50万元借款是分多笔出借的,均是现金交付,当时有分好几次签了借条,后来因为老高说要拿着借条去跟案外人林某催讨,就把所有借条给了老高,老高所说的林某是老高的朋友,他不认识。老王还表示因其不识字,借条也都是老高提供的。

  庭后,老王情绪激动,表示他确有出借50万元,他一直把老高当兄弟,没想到老高翻脸不认人。

  后来,经过法官耐心释法说理,多次沟通协调,双方最终达成调解协议,老高同意分三期向老王还款35万元。

法官说法

仅凭录音无法认定借贷关系

  法官说,本案中,虽然借条的签订存在一些不规范,且2万元、5万元两笔借款已经超过诉讼时效,但双方对于前面三笔借款无异议,老高也愿意偿还,老王关于这三笔借款的诉求能得到支持。本案的争议焦点在于老王和老高之间是否存在50万元的借贷关系。合法取得的录音可以作为证据,但是还要结合其他证据,审查确定能否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因老王对于50万元具体分几次交付、何时交付,共签订几份借条均无法说清,且对于借条返还给老高的理由也明显不合理,故无法仅凭录音认定双方存在50万元的借贷关系。

法官提醒

别囿于情面没保留充足证据

  法官说,老年群体是民间借贷纠纷的高危人群,在案件审理中,法官发现老年群体普遍缺乏风险防范意识、证据保全意识,稍有不慎就有可能丢了养老钱。

  法官特别提醒老年人朋友,不轻易对外出借款项,必要出借时千万别囿于情面而没保留下充足证据。出借款项时应当审慎评估借款人经济状态、还款能力及信用,尽量让借款人提供担保;应要求借款人出具书面借款凭证,并载明借款人身份信息、借款金额、借款方式、利息、借款期限等,不签订与实际借款金额不一致的借款合同,交付借款尽量采取转账的方式并保留好相应的转款凭证;警惕高息诱惑,避免落入理财陷阱,子女也可以为老人提供一些理财信息,帮助老人把把关,利率约定超过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四倍的,不受法律保护;另外,要及时维权,借款期限届满之日起三年内可以采取发送短信、微信、律师函等书面形式催讨或及时提起诉讼,未约定借款期限的,可以自出借之日起二十年内催告借款人在合理期限内返还。

相关新闻
遭遇“老赖”,该如何维权?

台海网10月11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陈捷 通讯员 司小宣/文 杨希/漫画)“老赖”不还钱,可以拘留吗?公司欠钱,老板要不要还?朋友借钱迟迟不还款,何时起诉合适……   近期,翔安区的村(居)法律顾问们接到了不少与民间借贷纠纷有关的咨询。当遭遇“老赖”欠钱不还,应该如何维护...

为了逃避法院执行,700万拆迁款左藏右藏还是“露馅”

台海网9月23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陈捷 通讯员 集法)藏匿踪迹?撕毁封条?转移财产?司法惩戒重拳出击!近日,集美区人民法院发布了一批典型执行案例,给“老赖”敲响了警钟。据悉,为提升执行工作质效,集美法院刚柔并济,充分运用罚款、拘留等司法惩戒措施,持续推进“切实解决执行难”,维护司法权威。 案例一 拒不履行还玩“隐身”,罚!   被执行人厦门某金属制...

借贷纠纷上法庭 一查是“砍头息” 法庭仅支持部分数额

借款人逾期未还款,出借人提起诉讼,借条上写明借款本金金额,但法院仅支持部分本金数额。原来,出借人提前收取“砍头息”,将利息在本金中预先扣除。日前,晋江市人民法院审结这样一起案件,将实际出借的金额认定为本金。 案情概述 借贷未还诉至法院 法庭仅支持部分数额 2022年10月,原告蔡某出借人民币20000元给被告杨某,双方签订借条一份,写明借款金额,并约定借...

套现借钱给朋友 小心借贷不成还违法

朋友来借钱,男子手头上没有那么多钱,于是灵机一动通过金融平台套现资金出借,想着既不伤面子,又能侥幸赚取利息,却不知这样的借贷关系并不成立,还是违法行为。 朋友要借10万元 自己套现6万元出借 2020年11月24日,刘先生因网店经营需要,向俞先生借款10万元并写下借条:“借款为期一个月,全部本息于2020年12月24日一次还清。” “我好心把钱借给他,哪知道最后连...

千万元借条“写错”身份证号 借款人可因此不还钱吗?

台海网8月30日讯 (海峡导报记者 陈捷 杨希 通讯员 湖法)千万元借条“写错”身份证号,就可以不还钱吗?近日,厦门市湖里区法院审理了这样一起特殊的借贷纠纷,男子借款千万元后,不仅无力偿还,还玩起了失踪。债主起诉后才发现,对方在借款合同中留的竟然是错误的身份证号码。   2020年5月,男子宋某向一家电商公司借款1000万元,双方签订了借款合同,约定月利率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