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厦门 >> 鹭岛聚焦  >> 正文

摇到“真爱”转钱后就被拉黑!男子要求返还款项 女子坚称“系赠与” 怎么判?

www.taihainet.com 来源: 台海网 陈捷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台海网8月29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陈捷 通讯员 同法/文)在无聊的夜晚,手机微信摇一摇,成功添加附近好友,并相约见面,双方相聊甚欢。原本以为就此摇出了“真爱”,没想却引来了一场官司。近日,同安法院就审结了这样一起民间借贷纠纷案。

1

遭遇 微信上讨好“真爱”,称“借钱不用还”

  2021年11月12日晚 ,叶先生通过手机微信摇一摇添加了“附近的人”——林女士。当晚,两人在线下见了面。次日下午,林女士通过微信向叶先生借2000元。当日17时30分,叶先生先通过微信向林女士转账2000元。17时34分,叶先生又转2600元给林女士。

  在两人的微信聊天记录中,叶先生说:“先收下,不用还,送给你,当作一个惊喜好吗?我这个人很大方,说话算话。”

  林女士说:“是4600都不用还吗?”

  叶先生:“当作送礼。”

  林女士:“我不敢,等会给我讨钱怎么办?”

  叶先生:“不会向你讨钱,我保证。”

  林女士:“好。”

  当日18时6分,林女士再次通过微信向叶先生确认。叶先生回复:“给你4600元,全部收下,不用还了,都说了好几遍,请你收下。”

  于是,林女士于17时37分收下第一笔2000元转账,后于19时26分收下第二笔。随后,林女士将叶先生微信删除。

2

争议 是借贷还是赠与,男女双方闹上法庭

  叶先生认为,当晚双方确定了男女朋友关系,但是林女士收款后将其微信删除,不还钱也不承认借钱,故诉至法院要求被告林女士返还其款项4600元。

  林女士则辩称,她与叶先生确系网上认识的,两人有见过一次面,叶先生有叫她“老婆”,但因为两人还不熟悉,她有告诉叶先生不要这样称呼。她当时确实有向叶先生借款2000元,叶先生转账4600元给她并称这是赠送给她的,她才收下。这应该是赠与行为。

3

判决 曾明确表示“不用还”,转账4600元是赠与行为

  法院经审理认为,本案中,原告向法院提交的微信聊天记录、转账记录,仅可以证明其向被告转账4600元的事实。但原告并未向法院举证证明双方曾就此4600元达成过借贷合意。其次,双方系通过网络认识一天的网友,原告当庭表示其是在要迎娶被告,且被告要送嫁妆的前提下才赠送给被告案涉款项。被告亦抗辩称其当时有向原告借款2000元,她是在原告保证不要她还款的情况下才收下这笔款项的,并当庭提交双方的聊天记录,原告当庭对被告提交的证据真实性予以确认。因此,法院认定原告向被告转账4600元的行为并不是借贷行为,而是赠与行为。法院依法判决,驳回原告叶先生的全部诉讼请求。

  一审判决作出后,原告叶先生不服,提起上诉。最终,厦门中院维持一审原判。

法官说法

借款、赠与该如何辨别

  法官说,赠与是指赠与人明确表示,将特定物或种类物的所有权(使用权)移转给受赠人的事实;借贷是指出借方与借款方就款项出借的事实达成合意并发生款项移转的事实。

  本案中,叶先生再三通过微信表示案涉转款的性质为“赠送”,而非“出借”给林女士,该意思表示行为在法律上应被定义为赠与。根据《民法典》第六百五十八条第一款规定,赠与在赠与财产转移之后就不能撤销。也就是说,林女士在点击“收款”后,叶先生的赠与行为就发生法律效力;同时,因为其赠与行为不具备《民法典》第六百六十三条的撤销情形,所以叶先生也无法撤销赠与。

  法官提醒,微信交友须谨慎,同时,在网络聊天中要谨言慎行,对于涉及转账汇款的务必提高警惕。

相关新闻
儿子借钱后去世,母亲要还债吗?法院一审判决

台海网6月20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陈捷 曾艺轩 杨希 通讯员 海法)俗话说“父债子还,天经地义”,那么,子女欠下的债,可以要求父母来偿还吗?近日,海沧法院审理了这样一起案件,让我们来看看法院是怎么判的。 官司 儿子欠债后去世,母亲被告上法庭   小张与小胡系大学同学。小胡因病于2023年1月去世,生前曾多次向小张借款。而翁女士系小胡母亲。   2022年3月至2...

婚内写借条借1000万,离婚后要还吗?

台海网4月12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陈捷 曾艺轩 通讯员 思法/文 杨希/漫画)夫妻之间借钱也打借条?婚内借钱签下借条,离婚后要还吗?近日,思明法院审理了这样一起因婚内借条引发的官司,让我们来看看法院是怎么判的。 争议 婚内写下借条,离婚后有效吗?   程老板与周女士结婚已逾...

“以借为名”诈骗亲属122余万元 一男子获刑十年六个月

借贷型诈骗,指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借贷形式,骗取公私财物的诈骗方式。此类犯罪在日常生活中时有发生,由于其披着“民间借贷”的面纱,且多发生于亲戚、朋友、熟人之间,故大众对其难以识别,更难于防范。   近日,永泰法院审结一起借贷型诈骗案件,被告人严某被判处有期徒刑十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10万元,责令退赔被害人人民币122.7765万元。   ...

厦门首例!两个尾数“7777”靓号拍出13万余元

被执行人欠款百万元,却没有足够的财产可以执行。法官在查找执行财产线索时,无意中发现两个值钱的手机号码。最终,两个尾数为“7777”的手机号码被拍出了13万多的高价。   申请执行人叶某因为和被执行人杨某发生民间借贷纠纷,近日向同安法院申请强制执行100万元的欠款及利息。案件受理后,法院依法冻结、查封了杨某名下的银行账户和房产。但是即使执行完杨某名下...

欠款百万资不抵债,却持有两个手机靓号!两个“7777”拍出13.5万元

台海网2月11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陈捷 通讯员 同法/文 杨希/漫画)被执行人欠款百万资不抵债,其存款所剩无几、房产拍卖余额不足还款、车子超年限不值钱,却持有两个手机靓号……被执行人无可供执行的有形财产怎么办?法官为你支招,被执行人的无形财产——手机靓号可以拍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