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网8月15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陈捷 通讯员 翔法)远在国外的“老同学”向你发来求助信息,称手机网络受限,国内APP都用不了,银行转账出问题,航班马上就要起飞,机票还需要一笔尾款。这种情形,你帮还是不帮?
近日,翔安法院在审理一起掩饰、隐瞒犯罪所得案件过程中发现了一种新型诈骗手法。让我们来看看,究竟怎么回事?“阿星,我要回去了,需要带点什么东西给你?有件事得麻烦你一下,我之前定了机票,现在联系不上售票的张经理了,想让你帮我联系一下她。”一天,被害人阿星(化名)突然收到“老同学”通过微博(国际版)发来的求助信息。“老同学”自称手机网络受限打不了电话、发不了微信和QQ,只能用微博(国际版)联系。“老同学”说:“你就说我这边现在需要急用机票,让她帮忙加急办理一下,这是张经理的邮箱和我的票号。”“老同学”还说:“我用网银付了好几次都是出现接收境外外汇饱和状态,试了好多次都付不了,要不我先转到你那边,你再用国内账户代付给她?钱已经转到你账户了,跨境跨行要6-12小时才能到账。”
阿星觉得“老同学”有难,还是要帮一帮,而且虽然钱还没到账,但这个“老同学”已经把转账凭证发过来了,这如果不帮忙实在不够意思。于是,阿星帮“老同学”付了18862元的机票(经济舱)尾款。
随后,阿星便收到了张经理的回复:“实在抱歉,你朋友错过了最佳支付时间,经济舱的票已售完,目前只有头等舱的票了。由于区域性网络波动问题,导致国际航班没及时更新,对你们造成不便,我们非常抱歉!”
在“老同学”的哀求下,阿星又转给骗子27965元,为“老同学”办了升舱。
阿星说:“我以为对方是我高中同学,而且对方给我发了两张转账凭证,说钱已经转给我了,但因为是国际跨行转账,不一定能按时到达。直到我在微信朋友圈看到我同学发声明说有人冒充他的微博号骗钱,我才意识到被骗了。”
法官提醒
未经核实不要转账
法官提醒说,很多人使用社交软件关注新闻资讯、分享身边新鲜事,但部分社交软件对于多数人而言并不是常用的聊天工具。与其他即时通讯软件相比,部分社交软件不需要添加好友即可进行联络,信息也更公开,导致骗子更容易窃取个人信息,骗术更有欺骗性,通过研究评论区的评论也更容易进行“精准诈骗”。
因此,如果有一天好友突然通过不常用的联络方式联系你,一定要提高警惕。特别是遇到他们以任何理由要求大额转账时,一定要进行多重验证,确认身份,切勿碍于人情而盲目相信对方。未经核实不要轻易转款,发现被骗及时报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