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厦门 >> 鹭岛聚焦  >> 正文

花4800元祛斑结果满脸白斑 女子告上法庭!美容公司被判赔偿2.3万元

www.taihainet.com 来源: 台海网 陈捷 吴舒远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台海网8月1日讯 (海峡导报记者 陈捷 吴舒远 通讯员 湖法)本想花4800元换一张无瑕的脸蛋,不料医美祛斑后竟成“大花脸”。近日,湖里区人民法院审理了这样一起纠纷案。

  此前,29岁的李女士在短视频平台上刷到一家美容公司宣传“皮秒美容”的视频。脸上有黄褐斑的她便想试一试。美容公司客服承诺技术、产品、服务均有质量保证。

  2021年10月,双方签订了《客户协议确认单》,李女士花4800元购买了祛斑疗程。不料,在实施“皮秒美容”项目后,她的脸颊起了水疱,还出现灼烧、刺痛、神经抽搐等症状。她多次与美容公司联系,对方仅口头表态“要负责到底”。

  2021年12月,美容公司向李女士全额退款,并出具承诺书,答应负责。此时,李女士的脸上留下了明显的白斑,直径大约5厘米,边界清晰。

  李女士说,美容变成了“毁容”,平时如果不戴口罩,都不敢出门见人。

  2022年1月,李女士自行就医,被诊断为“双侧面颊见片状色素减退斑”。此后,她在医院持续进行激光治疗。

  李女士事后才得知,那家美容公司无卫生许可证、医疗机构资质。为她做手术的医生也没有医师资质。

  为此,李女士不仅起诉了美容公司,还把该公司的4名股东也列为被告,要求他们一起担责。庭审时,被告均未到庭参加诉讼。

  湖里区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美容公司在无相关资质的情况下,对李女士进行医疗美容服务,造成李女士面部损害,构成违约,应当承担相应的损害赔偿责任。除了医疗费和因维权而支出的交通费、住宿费、证据保全费,法院还认为,李女士承受了极大精神痛苦,主张精神损害赔偿具有事实和法律依据,酌定为6000元。因美容公司已有五个无财产可供执行的案件在身,李女士有权要求公司的股东在未出资本息范围内承担补充清偿责任。

  近日,湖里区法院作出一审判决,要求被告美容公司向李女士赔偿2.3万余元,公司的4名股东分别承担补充清偿责任。目前,该判决已生效。

法官说法

三招防范美容风险

  选择医美机构时要注意哪些事项呢?法官提醒,首先,要看营业场所是否为医疗机构。医疗机构要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否则不能进行医疗活动。

  其次,看诊疗人员是不是执业医务人员。从事医疗美容的诊疗活动,必须是有执业医师证书或护士证书的工作人员。

  第三,看采用的设备、耗材、药物是否合法合规。医美所采用的设备、耗材应该有“械”准字号,即获得国家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的产品;药物应该有“药”准字号,即药品生产批准文号。需要注意的是,目前用于注射的玻尿酸、胶原蛋白等看起来像药品,但实际上是按医疗器械进行管理,审批取得的是“械”准字号。产品如果是“消”“妆”字号,则属于卫生消毒用品、化妆品范畴,只能外用,一定不能用于注射。

相关新闻
医美不谨慎美容变毁容 女子起诉维权获赔偿

遭遇无资质医美,女子美容变毁容。近日,罗源法院受理了这起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纠纷案件。 女子杜某经常光顾林某的美容工作室。2022年6月,林某从外地刚学得技术后,就为杜某实施面部提升、填充,但实际上林某并不具备医疗美容资质,其工作室也没有从事医疗美容的经营许可。三个疗程结束后,杜某认为鼻基底法令纹改善效果不佳,于是林某又为其做了补充胶原蛋白、...

福州:无资质美容机构侵权 女子获赔近10万元

据福州日报6月10日报道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社会上美容机构和从业者鱼龙混杂,暗藏消费风险和陷阱。近日,罗源法院受理了一起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纠纷案,当事人维权成功,获赔近10万元。 去年6月,林某在外地学习注射填充等项目后,在其开办的美容工作室内为女子杜某实施面部提升、填充项目,但实际上林某并不具备医疗美容资质,其开办的工作室也没有医疗美容的...

《智慧健康美容服务规范》团体标准正式发布

中新网北京5月26日电为更好规避服务风险,提升整体服务质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团体标准管理规定》以及《中国食品药品企业质量安全促进会团体标准管理办法(试行)》的相关规定,中国食品药品企业质量安全促进会26日正式发布团体标准《智慧健康美容服务规范》,并将于今年6月26日正式实施。   据了解,《智慧健康美容服务规范》团体标准由北京《健康...

一场违规的“抽脂手术”,葬送了年仅19岁的生命

助理医师违规跨市 实施“抽脂手术” 在被害人出现不良反应后 未采取有效治疗抢救措施 致被害人死亡 …… 4月6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检察机关依法惩治医疗美容领域违法犯罪典型案例,其中包括了这起“李某某医疗事故案”。 2021年10月5日,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A整形诊所执业助理医...

3.6万买“美白针”,打完“感觉心慌”!女子状告微商,起诉索十倍赔偿

台海网4月4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陈捷 曾艺轩 通讯员 同法/文 杨希/漫画)女子花3.6万元买“美白针”,注射后却“感觉心慌”,为此将卖家告上法庭。近日,同安法院审结这样一起涉“美白针”的微商买卖合同纠纷案。   导报记者从法院了解到,近年来医美乱象频出,一批批打着化妆品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