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网7月25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陈捷 吴舒远 通讯员 海法/文 杨希/漫画)读“海外合作项目”拿全日制本科学历?“一切为了孩子”,一家长轻信上当,被骗25万元!近日,海沧区法院发布了这样一起案例。
随着高考结束、分数公布,寒窗苦读十余载的莘莘学子开始为填报志愿而忙碌起来,而此时,一些诈骗分子也开始蠢蠢欲动。为此,法官提醒家长小心防范此类骗局。
遭遇 轻信“海外合作项目”,家长被骗25万
2020年5月,原本与家人共同生活在澳洲的王先生因工作调动回国定居,想让其在澳洲上高中的女儿、侄子毕业后回国内大学上学。正当王先生为此事苦寻方法焦头烂额之际,一位朋友向他介绍了某教育咨询机构的“廖老师”。“廖老师”推荐了A大学国际学院的海外合作项目,学生先在A大学国际班读书、后至国外B大学读书并取得B大学学历。
王先生表示,他想让两个孩子在国内读大学并取得国内大学的学历。于是,“廖老师”便声称可以“变通处理”,让学生以侨生名义先在国际班就读、之后再申请留在国内读书,并承诺入学一年内将转入A大学正常学籍、对口专业,毕业后将取得A大学的全日制本科学历。“廖老师”说,因该方式属于“特殊照顾”,需要收取较高的学费,且最好不要随意声张,以免引起其他同学、家长的不满。
考虑到A大学是一所重点公立综合大学,以两个孩子目前的成绩较难考入,王先生尽管有所疑虑,但“一切为了孩子”,他还是与“廖老师”签订委托服务协议并向其支付“学费”25万元,将女儿、侄子送入A大学国际班读书。
一年时间很快过去,两人转入A大学学籍的事情毫无进展,“廖老师”一直以校方办理进度慢为由搪塞推诿,令王先生起了疑心。
恰巧,王先生偶然认识了一位A大学教授,便向其咨询此事。对方表示,A大学本科学籍只能通过正规高考渠道取得,不可能存在此类项目。王先生立刻向校方咨询确认,这才发现自己受骗,便联系“廖老师”要求退款,“廖老师”陆续归还16万元后,以各种理由拒还余款,于是王先生向警方报案。
2022年10月,廖某经民警电话通知至公安机关投案,如实供述上述犯罪事实,自愿认罪认罚,主动向王先生退还剩余钱款9万元并取得谅解。
判决 骗子自首主动赔偿,被判缓刑
案发后,廖某被公诉机关起诉至法院。
近日,海沧法院经审理认为,廖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式,骗取他人钱款9万元,其行为构成诈骗罪,数额较大。廖某具有自首情节,主动赔偿被害人全部经济损失并取得谅解,且自愿认罪认罚并预缴罚金,依法可从轻从宽处罚。
综合考虑廖某的犯罪情节、认罪态度、悔罪表现和监管条件,法院认为对其适用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决定对其适用缓刑。
综上,法院作出一审判决,认定被告人廖某犯诈骗罪,判处其有期徒刑二年六个月,缓刑三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一万元。
法官提醒
远离招生诈骗陷阱
法官说,为了在数量繁多的高校和专业中选择到适合自己的“最优解”,有的考生和家长“另辟蹊径”,选择通过参加海外合作项目的方式取得高校全日制本科学历。然而,也有不法分子盯上了这条“生财之道”,利用考生、家长“病急乱投医”的心态进行招生诈骗活动。
在此,提醒各位考生和家长提高警惕,进一步强化规则意识、风险意识,认准高校、招生办官方正规渠道及信息源,切勿相信“内部招生”“低分录取”“花钱就能上”等说法,谨慎对待各类查分、录取短信及链接,远离招生诈骗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