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厦门 >> 鹭岛聚焦  >> 正文

临近期末,假老师又混入家校群“收费”

近期此类骗术多针对毕业班家长民警支招:3招破假老师骗局

www.taihainet.com 来源: 台海网 陈捷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台海网6月13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陈捷 曾艺轩 通讯员 洪恒亮/文 杨希/漫画)临近期末,骗子又“登场”了,择机混入家校联系群,冒充“班主任”或“老师”,在群里发送诈骗信息,以缴交“资料费”为由向家长行骗。

  这两天,不少家长向厦门市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中心反映,自己收到了来自家校联系群里发来的“缴费”信息,称需要家长支付几百元不等的“材料费”。为此,厦门警方紧急提醒家长要警惕家校群里的假老师。

  具体情况到底是怎样呢?让我们来看看。

典型案例 假老师混入群里,发通知收“材料费”

  洪女士的女儿就读于厦门某学校初三年级。6月11日,洪女士看到班级家校微信群里发布了一条信息,一看,是自己女儿“班主任”发来的,大致内容是:“接通知,需要提前预定本学期复习模拟试卷,费用为198元,以发红包的方式进行收取。”“班主任”还发送了如何发红包及备注的图片。

  一开始,洪女士看到发信息的微信头像和昵称与自己女儿班主任都是一样的,便赶紧查看起“班主任”发送的信息,可越看越不对劲,学校从来没有以“发红包”的方式向家长收取过费用,而且在前段时间学校召开的家长会中,老师特别提到了家校群里的反诈防骗事项,尤其说到了家长需要提防假老师在家校群中以“培训费”“资料费”为由实施的骗术。

  识破骗术后,洪女士马上在假老师的信息下面发了“假的吧,大家先不转”的信息。然而,“理直气壮”的假老师竟然还@洪女士。直到真的班主任刘老师出现,一方面质问假老师的真实身份,另一方面第一时间向群内家长澄清——有人冒充自己的头像和昵称实施诈骗,提醒家长不要转账。

  随后,这个假老师退了群。由于班主任和洪女士及时发现,群内没有家长因此上当受骗。

骗术揭秘 家校群骗术三大特点

  临近期末,厦门有不少家长均遭遇了与洪女士一样的“交资料费”骗局。而根据洪女士提供的聊天截图,假老师在发布信息中特别提到“祝广大考生争取考理想的学校”。警方分析,近期此类骗术可能主要针对的家长都是像洪女士这样的子女准备升初中、高中的毕业班家长。

  厦门警方分析,这是典型的冒充班主任以“资料费”为由的骗局。临近期末,骗子冒充老师、班主任针对家长行骗,骗子先潜入班级家校QQ群,并冒用真实班主任或老师的微信或QQ头像,随后在群内发送收取“资料费”“学杂费”等信息。

  根据以往警情的特点,厦门警方总结出此类骗局有以下三个特点:第一,骗子冒用真老师微信或QQ头像、昵称。在此类案件及举报中,骗子都是冒用真实老师的微信或QQ头像重新注册一个新的账号潜入家校联系群,伺机实施诈骗。不少家长看到“老师”发信息,往往都是第一时间查看并立即“执行”;第二,金额不大,更易得手。此类骗术中,假老师口中的“资料费”或“培训费”往往金额都不大,部分家长便放松了警惕,第一时间按要求“缴费”;第三,往往选择中午或晚上行骗。这个时间段,真实的班主任、老师要么在休息,要么可能在忙其他一些事项,骗子便选择这个时间段,利用时间差行骗。

警方支招

3招破解假老师骗术

  民警分析说,总结此类诈骗手法,不难发现作案成功的三个要素:进群、冒充、利用时间差行骗。针对上述的“行骗三要素”,可采用破解三巧招:“设卡”“标注”“拉长时间线+核实”。

  第1招:“设卡”——设置进家长群的关卡。

  这需要群里的老师包括各位家长加强对家长群的管理。无论是QQ群还是微信群,群管理员可通过设置“加群验证”防止骗子随意进入家长群。家长进群后,需要按要求修改自己的昵称,便于老师管理。

  第2招:“标注”——把真老师标注明确。

  我们无法制止群里的骗子通过修改头像和昵称冒充老师,但是我们可以通过给真老师设置昵称的办法把冒充者筛查出来。比如把班主任的名字备注成“有责任心的某老师”“一位受人尊敬的老师”等,这样一来,骗子冒充的“老师”一旦在群内发消息,马上就会“原形毕露”了。

  第3招:拉长时间线+核实。

  考虑到学校收费都不会紧急到要马上完成,既然骗子是利用真老师没使用手机这个短暂的时间差行骗,那么家长们在家长群看到有“老师”发布收费信息时不要急着缴费,可通过电话联系或其他方式与班主任本人核实信息真伪,避免被骗。

相关新闻
“银行主管 ”诈骗30多人62万元

台海网6月12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陈捷 通讯员 翔法/文 杨希/漫画) “征信洗白”“征信修复”“征信包装”,面对这些,苦于征信差办不了贷款的受害人怦然心动……近日,翔安法院发布两个这样的案例,其中一起骗局受害者众多,30多位受害人被骗走62万多元。 “征信包装”男子被骗88...

谎称“开公司”骗取“投资款”

福州晚报讯 总是自称什么难事都能办成,你身边是否有这样的人?日前,自称“林总”的“能人”被长乐区检察院提起公诉,后被长乐区法院以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6年6个月,并处罚金6万元。   据介绍,男子曹某曾因诈骗被判刑,于2019年5月刑满释放。出狱后,他浑浑噩噩地过了2年。“工作太辛苦了,没钱花怎么办?”曹某觉得还是干“老本行”来钱快。2021年4月,曹某化名...

漳州疾控提示,慎防诈骗!

漳州疾控发布提示 骗子又有了新的花样! 提醒广大市民朋友 提高警惕、加强防范 谨防上当受骗! 近日,有群众反映,有一些不法分子通过微信、电话等渠道打着疾控中心的旗号招摇撞骗。 漳州疾控声明,疾控中心绝不会通过私人渠道要求单位、个人配合开展一些相关活动,更不会以此为理由要求单位、个人提供私密信息,购买商品,甚至要求转账、汇款等等。 梳理了一下,不...

“裸照怎么处理,由你自己决定”

▲李先生收到的“裸照”   台海网6月5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王龙祥)“把我身份证上的照片P(用图像处理软件对图片进行修改制作)到一张视频截图上,并用这张照片来敲诈我。”6月4日,漳州台商区角美镇的李先生向导报记者反映,希望把这种卑劣的诈骗行为进行曝光,避免有人上当受骗...

不到一年,“包租公”向她“借”钱150次

台海网6月3日讯 (海峡导报记者 曾艺轩 通讯员 于鲁川 郑警徽)许女士与朱某只见过一次面,两人因投缘成为好友。可让许女士没想到的是,这名好友却是个骗子——不到一年向许女士“借”了150次钱,金额累计达11万余元。近日,翔安内厝派出所破获一起诈骗案,民警帮助许女士追回了全部被骗款项。   据了解,许女士与朱某2022年6月在一个饭局上认识。当时,朱某自称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