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厦门 >> 鹭岛聚焦  >> 正文

清洁工上班期间身体不适,请假回家3小时后死亡!未认定为工伤,雇主险就能不赔?

www.taihainet.com 来源: 台海网 陈捷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台海网6月9日讯 (海峡导报记者 陈捷 通讯员 思法)人社局不认定为工伤,那保险还能不能赔?近日,思明法院发布了这样一起典型案件,让我们来看看,法院是怎么判的。

  此前,A公司在一家保险公司为清洁员老吕购买了雇主责任险。投保后,一天下午2点多,老吕在公司监控室工作期间感到身体不适,遂请假自行回儿子家。当天下午5点半左右,老吕在儿子家楼下突发意识不清。老吕的儿子立刻拨打120电话,120到达现场时,老吕已无生命体征。120进行心肺复苏等抢救措施后将其送入医院,但可惜的是2个小时后,老吕因脑卒中被宣告死亡。

  事故发生后,A公司向人社局提交工伤认定申请,人社局出具《不予认定工伤决定书》,认定老吕的死亡不属于工伤。

  随后,A公司向保险公司提出理赔申请,但保险公司却认为老吕并非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且以人社局已出具《不予认定工伤决定书》为由,拒绝理赔。

  为此,A公司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保险公司直接向老吕的继承人赔偿雇主责任保险金50万元。

  法院经审理认为,老吕确于工作时间在工作岗位上突发身体不适,并于24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符合保险合同条款“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抢救无效死亡的”约定的保险责任范围。

  另外,保险条款并没有约定保险理赔应当以人社局认定工伤为前提,故保险公司的抗辩理由不成立,法院不予支持,保险公司应直接向老吕的继承人赔偿雇主责任保险金50万元。

  一审判决后,保险公司不服判决提起上诉,二审法院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法官说法

格式条款发生争议应该这样解释

  《民法典》规定:“对格式条款有两种以上解释的,应当作出不利于提供格式条款一方的解释。”本案中的保险合同约定:“在保险期间内,被保险人的雇员因发生下列情形之一……应由被保险人承担的经济赔偿责任,保险人按照约定负责赔偿: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很明显,该保险条款系格式条款,由保险公司提供。保险公司应对免除或者减轻其责任等与对方有重大利害关系的合同条款尽到合理提示及说明义务,而本案中保险公司没有证据证明其尽到了合理提示及说明义务,却以老吕未被认定工伤来拒绝赔偿。因此对此条款的理解应作出不利于提供格式条款一方的解释,即保险公司要承担赔偿责任。

相关新闻
外借车辆肇事 被保险公司起诉索赔

朋友借走自己的车,出事故了自己要不要担责?近日,南安市人民法院就审理了这样一起案子,车主将车辆借出去后,借车人由于无证驾驶出了事故,结果两人双双被保险公司告上法院索赔。 案情回顾:无证开车肇事逃逸 保险公司向车主和肇事者追偿 陈某与王某系邻居,两人平日关系也不错。2022年9月,陈某因外出需要向王某借车,王某未询问其是否有驾驶资格便将车出借。随后...

全国首单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保险落地福建晋江

全国首单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保险10日在福建泉州晋江市试点落地,将为晋江主要湿地、自然保护区等提供自然灾害、意外事故、外来物种入侵等风险保障。   这也是中国人寿财险持续深耕绿色金融与蓝碳金融创新的又一力作,为保险行业助力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可复制推广的模式,在全国尚属首创。   据中国人寿财险福建省分公司产品研发人员刘锋介绍,湿地生物多样性保...

“负翁”竟还无偿转让房产!无偿转让房产能不能撤销?案件二审判决

台海网5月10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陈捷 杨希 通讯员 思法)身负大额债务的“负翁”,却无偿转让名下房产?近日,思明法院审理了这样一起案件。   法官提醒说,债务人以明显不合理的低价转让财产、以明显不合理的高价受让他人财产或者为他人的债务提供担保,影响债权人的债权实现,债权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撤销债务人的行为。 起因 拖欠大额债务 却无偿转让名下房产? ...

制造事故骗保21.5万 两保险从业人员被严惩

山西银保监局日前对外发布的行政处罚决定书显示,因通过制造三车追尾交通事故的方式骗取保险理赔款21.5万元,两名保险从业人员被判刑、罚款后,又遭禁业顶格处罚。   案件要回溯到5年前。时任某财险支公司负责人侯某龙,实际占有使用车主为他人的车辆,并以他人名义在该公司投保交强险和商业险。2018年6月6日,侯某龙组织时任该公司工作人员栗某阳等6人,通过制造三...

入职三小时受伤被拒认工伤 男子状告公司!法院判决来了

台海网4月28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陈捷 吴舒远 通讯员 同法/文 杨希/漫画)员工入职3小时意外受伤,而公司却否认双方存在劳动关系。近日,同安法院审结了这样一起确认劳动关系纠纷的案件。让我们来看看,究竟是怎么回事? 事件 入职3小时 员工意外受伤   2022年4月21日,张先生到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