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 发展更强劲
关怀转化为动力,荣耀激发出责任。
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40多年来,厦门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注脚。高素质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宏大叙事的不懈追求,今天,厦门正努力成为以创新为引领的高素质发展的注脚。过去几年,围绕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创新中心和高素质创新名城,厦门发展引擎更加强劲。
5月23日,记者一行走进位于海沧的厦门生物医药港园区,福建盛迪、艾德生物、国控星鲨等一大批生物医药企业星罗棋布,串起蔚为壮观的产业集群。
在厦门万泰沧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世成借由车间实时监控屏幕,向大家介绍疫苗生产过程。发酵、纯化、原液制备、灌装、分拣包装……记者看到,疫苗研发车间窗明几净,各个环节紧张有序。
万泰沧海的母公司万泰生物与厦门大学夏宁邵教授团队长期合作,在疫苗领域开展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肠杆菌表达类病毒颗粒疫苗平台,共建国家传染病诊断试剂与疫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科学家专注于从0到1的突破,企业家负责工艺研发及后续成果产业化和市场推广。”李世成说,双方将大肠杆菌技术平台应用于研制生产全球首个戊肝疫苗并上市,使戊肝成为一种疫苗可预防的疾病。同样基于这一平台,还研制出国产首支、全球第四的二价宫颈癌疫苗。
双方合作,硕果累累。目前,共同开发的九价宫颈癌疫苗已进入临床三期,并正与葛兰素史克(GSK)合作开发新一代宫颈癌疫苗。
“经过十余年的发展,生物医药产业从无到有,厚积薄发,现在许多企业已迎来收获的‘爆发期’。”厦门生物医药港园区运营方海沧生物科技公司副总经理李晔说,海沧区已基本形成生物药、化学药、医疗器械、高端保化产品等四个链群产业体系,今年1—4月的数据显示,产业规模达201.39亿元。
眼下,厦门生物医药港园区在全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综合竞争力中位列第15位,在医疗器械细分领域排名全国第3位。
植根于厦门的创新沃土,一大批高新技术企业在厦门集聚发展,演绎着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生动故事。
9.0mm×4.8mm×4.9mm,是目前信号继电器的业界最小外形尺寸。它的诞生,意味着信号继电器实现从第四代向第五代的迈进,也预示着中国企业正在该领域领跑全球。
继电器是具有隔离功能的自动开关元件,离开它,生活中的家用电器、智能家居,工厂中的电子检测设备,以及路上行驶的汽车,都无法正常运行。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聚焦行业高端,历时约三年,我们在今年2月完成了全球首款第五代信号继电器的自主研发和量产。”厦门宏发电声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吴京洧说。
如何从一家默默无闻的小厂,发展成为全球最大、引领并推动行业产品迭代升级的继电器制造供应商?答案是:自主研发,加强创新,围绕核心产品不断延伸产业链。
一个例子足以说明宏发电声的创新实力。企业聚焦全球知名新能源汽车品牌特斯拉项目需求,围绕陶瓷封装等关键制造技术,攻克低接触电阻这一难点,历时一年多成功研发生产出产品,实现为Model3系列车型汽车批量供货,其中国内份额超80%。
立足自身资源禀赋,着力深化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充分发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主引擎作用,高标准推进厦门科学城、嘉庚创新实验室等载体建设,厦门不断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增强核心竞争力。2021年,厦门净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超500家,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增至4家,全市地区生产总值首次突破7000亿元大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