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捶丸
▲斗草
▲“官将首”表演
台海网6月4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康泽辉 吴舒远/文 沈威/图)昨日上午,“龙腾虎跃”2022海峡两岸赛龙舟活动巅峰对决。
经过前一天的激烈比拼,300米直道赛男子组、女子组,各有12支队伍晋级决赛。其中,包括厦门台协厦大台青联队、海芋·台胞社工队等台胞队伍。
最终,主场作战的集美街道龙舟队,成为龙舟池上的大赢家,包揽了男女组双冠军。集美街道龙舟男队以1分00秒64的成绩获得男子组总冠军;集美街道龙舟女队以1分15秒03的成绩获得女子组总冠军。
比赛期间,各种端午传统民俗活动也在龙舟池畔热闹进行。
特写
“古版高尔夫”怎么玩?两岸同胞体验“古早味”端午
捶丸,堪称中国古代版“高尔夫”,出现在了越来越多的影视剧中。
而今年端午,在“龙腾虎跃”2022海峡两岸赛龙舟系列活动中,两岸同胞除了体验“古早味”的端午民俗,更首次体验了多个民间端午竞技游戏,捶丸就是其一。
捶丸历史悠久,宋代就出现了这项运动。现场参与的大人小孩,用杆杖将球击入球穴,就能获得奖励。
厦门外国语集美分校一年级骏熙同学,努力尝试后,终于控制好力度,将球稳稳击入球穴。他兴奋地说:“原来传统的端午习俗还能这么有趣。”
除了捶丸,还有投壶和斗草。斗草的摊点前,挤满了前来体验的孩子们。他们两两斗草——挑出心宜的草茎,相互交叉成“十”字,并各自用劲拉扯,以草不断者为胜。
此外,点雄黄、射五毒、缠五线缕等传统体验活动,都备受两岸大小朋友们的喜爱。香囊、纸质竹柄团扇、彩绘咸蛋等手工制作项目,也趣味多多。
不少市民特地从思明、翔安等地赶过来,就为了感受一把传统的端午民俗。
来自厦门汉服协会的志愿者龚筱婷,一边用沾过清水的艾草,给市民游客祓禊祈福、驱恶辟病,一边告诉导报记者:“我和汉服同袍们,一起将这些极具端午特色的传统民俗一并展示于众,让传统游戏妙趣横生,让市民感受传统文化的熏陶。”
现场还举行了两岸包粽子活动,传承两岸共同的端午民俗文化。包粽子个人赛、团体赛、趣味钓粽赛……在厦台胞家庭及在厦台企员工,和大陆同胞包粽子、拼速度。
表演“官将首”阵头厦门小伙收获一众粉丝
“一点龙眼,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二点天庭,吉星高照,两岸和平……”上午开赛前,还举行了龙舟比赛传统的“点睛仪式”。
为了完成好“点睛仪式”前的开幕表演,23岁的厦门小伙蔡建龙,凌晨4点半就开始准备。集脸谱彩绘、武术动作、民俗舞蹈及身段雕刻于一身的“官将首”,是一种特别的庙宇文化。蔡建龙和同伴,手持虎牌、火签、枷锁、三叉等“法器”,在50秒的表演时长中,迈着三赞步,将“官将首”的阵头气势展露无遗。他们的表演也收获了一众粉丝。
“全身都是痛的,服装要绑很紧,但是心里很开心。”蔡建龙说,他师承台中老师,能作为两岸文化交流的连结,在龙舟赛上展现两岸传统文化,非常有意义。
划完龙舟来唱歌台青过端午“忙并快乐着”
昨日上午,在“我们的节日·端午”两岸青少年诗歌会上,两岸青少年用独唱、朗诵、RAP说唱、舞蹈等形式,诵读、表演两岸主题诗词,将两岸同根同源的文化,丰富内涵与生命力生动有趣地呈现出来。
台青赖淑珍和她的小伙伴们,带来了《台湾通史》和《有一种美叫集美》两首歌曲表演。“用诗歌和音乐的形式,和两岸民众交流,共度端午,很有意义。”她说。就在前一天,赖淑珍刚代表海芋台胞社工队,参加了龙舟比赛。
无独有偶,6月2日,在华侨大学读大三的台湾学生庄敏柔,也是上午刚划完龙舟,下午就在“两岸同舟 诗遇集美”第十七届集美(端午)诗歌节,和两岸诗人、文学爱好者等交流文学心得。她说:“今天能参加这样的诗歌交流活动向前辈们学习,让自己有更多提升,我感觉很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