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厦门 >> 鹭岛聚焦  >> 正文

生态对话:五缘湾建设初心不变【组图】

www.taihainet.com 来源: 台海网 陈素婷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天鹅湖的黑天鹅


五缘湾新旧对比图

  台海网5月17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陈素婷/文)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五缘湾,大多数市民都会选择“绝美”二字。

  行走在五缘湾绵延8公里的环湾步道,碧波万顷、绿水荡漾,温婉的美丽海岸线让人驻足;漫步在五缘湾湿地公园的木栈道,不时有白鹭轻轻掠过,黑天鹅成双结对,乔灌木郁郁葱葱,随手一拍都就是一幅幅水清岸绿、城水相依、天人和谐的美好画面。但时间回拨至20年前,这里是杂乱的鱼塘虾池、大片的滩涂,老厦门人无一认为这是不适合居住的地方。

  今年是五缘湾启动建设20年。海峡导报特别推出系列策划,记录五缘湾的建设和变化。

  20年,沧海桑田,一代代建设者在五缘湾追梦启航;20年,圆满筑梦,一张张新名片从五缘湾扬帆再出发。

  我们庆幸并感动,建设者们始终坚持生态保护理念,在建设过程中秉承着“把最好的环境留给自然、文化和百姓”的设计,为世人呈现这一片湾海。 

A 敬畏自然 把海还给大地

  2002年,厦门市委、市政府启动了五缘湾片区生态修复与综合开发工作。

  厦门市原副市长、原五缘湾片区开发指挥部总指挥潘世建回忆说,当时钟宅湾(五缘湾)就是一片烂泥地、晒盐场,海岸侵蚀严重,滩涂成片。“有一种改造方法是填海造地,盖房子。在当时国内诸多城市都在填海造地的背景下,土地利益为先也合情合理。”潘世建说:“但我们没有这么做,我们想把生态修复好。厦门是一个海湾型城市,厦门人以海为荣,没有海就没有了厦门的美。我们要珍惜每一寸海洋资源。”

  厦门土地面积有限,在寸士寸金的岛内,当时的建设者们没有争取一时的土地利益,而简单地一填了事绝。而是本着“把海还给大地”的敬畏以及超前的新生态主义理念,退塘还海,并创造出一个新的岸线。

  他们的做法是,打开海堤,把内湾向里延伸,引水入湾,不仅恢复了五缘湾作为湾区的历史,还解决了海水自然交换问题;跨海架桥,使人们获得亲水的美好体验;清淤造地,种树绿化,吸引多样化的动植物在这里繁衍生息。

  原五缘湾片区开发指挥部副总指挥陈卫文在谈起五缘湾的建设历程时感慨,在当时的背景下,先让土地为环境让步,甚至不惜代价做基础设施,由基础设施带动土地增值,二者互相作用,效益叠加,这其中的价值难以估量,我们也从这里摸索了一条值得借鉴的新的城市开发经验。

  通过清淤整治,新增2平方公里内湾,3平方公里陆域,8公里长优质生活岸线,新城界面大大提升,土地价值日益凸显。

  五缘湾的生态修复与建设,使得厦门成为中国近代少有完成清淤还海的城市。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相关新闻
治理一条河 提升一座城【图】

重庆永川兴龙湖一带(5月7日摄,无人机照片)。兴龙湖的湖水连通临江河,再流入长江。   临江河是长江上游的一级支流,发源于重庆市永川区,临江河永川段约88公里,流经13个镇街。   曾经,临江河永川段污染严重,一度成为沿河居民避之不及的脏水河、臭水沟。   2017年开始,...

春到火烧沟【图】

这是4月24日拍摄的西宁市城西区白沙滩公园景色(无人机照片)。   春暖花开时节,位于青海省西宁市城西区的白沙滩公园内水体澄澈、绿意盎然,市民在公园内散步游玩。白沙滩公园所在的火烧沟曾是一条垃圾沟,是西宁市生产和生活垃圾的消纳场。近年来,西宁市城西区多方筹集资金,...

栗喉蜂虎在厦门的“家”更新更大了

台海网4月6日讯 据海西晨报报道 人间四月,天地清明。近日,在位于湖里高新技术园区内的厦门五缘湾栗喉蜂虎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保护区”)骑马山上,工人们“种”枯树、挖峭壁,为即将返厦的“夏日精灵”栗喉蜂虎精心打造出新的栖息地。 厦门五缘湾栗喉蜂虎自然保护区里的栗喉...

自然保护地占陆域国土面积的18% 我国构建起系统生态修复新体系

生态保护和修复一直是大家关注的焦点,记者今天从自然资源部了解到,我国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取得重大进展,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稳步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制度建设逐步完善,构建起系统修复新体系。   自然资源部:构建起系统生态修复新体系   自然资源部表示,我国自然保护地体...

海口“母亲河”的“重生”【图】

海口美舍河凤翔湿地公园(3月19日摄,无人机照片)。   水清草绿、鱼翔浅底,这是如今的美舍河一景。   美舍河是海南省海口市人民的“母亲河”,今年2月水利部公布全国11条“最美家乡河”,美舍河成功上榜。很难想象,如今水清岸绿、生态优美的美舍河曾经污浊不堪、臭气熏人。 ...